“陀螺医生”唐志红:做祖国未来“守护者”
她是孩子们口中的唐阿姨,是家长们信服的唐医生,大大的笑容和充满爱意的眼神,就是她专注问诊时候的标配。20余年来,她从事着最崇高的职业,以医者和党员的双重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汗水播洒着希望,用赤诚浇灌着医坛,用精湛的医术点亮一盏盏生命之灯,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她就是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儿科专家唐志红,也是“情满高新第一届高新区最美家庭”荣誉的获得者。
温情付出护航稚嫩童年
儿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承担着新生儿、幼儿、儿童等各项疾病的预防及诊疗任务,而儿科又是著名的“哑”科,孩子们通常不能准确地描述病情,判断病情尤需医生多问、多观察,所以儿科的压力和责任要比成人科室大得多。每次门诊,一个上午,唐志红平均接诊近50名患儿,高峰期人数更多,但是她对每个患儿都会进行细致查体并仔细询问家长,认真搜集病情信息,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每当快到11:30时,家长们总是多了几分焦躁,“还没看完怎么办?”“医生该下班了怎么办?”这时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别担心,我会看完再下班的。”通常下午1点多,她的门诊才结束,匆匆扒上几口早已冷掉的盒饭,就又要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可以说,她是医院每次门诊坐诊时间最长,下班最迟的医生之一,但她从未因此有过抱怨,即使患者再多、工作再累,依旧会认真仔细,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细心呵护每一位患儿。
身为儿科医生,为了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唐志红的白大褂上衣口袋里,常年挂着几支不同颜色的签字笔,笔头上还有各种造型可爱的卡通玩偶。就连她的听诊器,也是彩色的。“看病时,有时孩子会闹,身上带个可爱的小东西就可以随时哄他们了。”她说。
在众多患儿家属的心目中,唐志红不仅诊疗水平高超,而且看病特别用心。“宝贝乖,不哭了不哭了,阿姨给你打电话……”在唐志红的诊室里,除了诊治问询和治疗建议,还时常传来这样的安抚话语。她常说:“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患儿。”在她的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里,储存了很多家长的联系方式,无论何时,只要家长们有问题需要咨询,她都会及时回答大家的疑问。甚至在不是坐诊时间的时候,只要家长们找到她,她都会抽出时间为孩子们看诊。
为了感谢她,很多家长都给她送来锦旗,这么多年来,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挂满了墙,每一面都代表了家长们对她的肯定和认可,还有发自内心的深深感激。不仅如此,还有人给她送红包和购物卡,每到这时,她都会严词拒绝:“这不行,不能要!”可家长们都以为她是客套,硬往兜里塞,有时来回撕扯把白大褂的兜都撕裂了。为了不影响工作,被强塞红包后,她就默默收下,但是转手就充入住院费中,一直到孩子出院时,家长才发现这个秘密。“救死扶伤是每位医生的天职,不论什么样的患者,我们都会一视同仁,全力以赴,尽心尽力治疗,我们要的不是红包,而是家长的信任和宝宝的康复,这才是对我们最大的回馈。”她常常这样对患儿家属说,“而且我是党员,更要守住底线!”她说。正是这样的品德,她赢得了家长们对她极大的尊敬和高度评价。前段时间,由姑苏网发起的全城寻找“口碑医生”活动,从500多位由患者推荐的医生中评选出25位“口碑儿科医生”,唐志红赫然在榜。家长们相传的好口碑是对她最真实的评价,也是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
无私奉献行政临床连轴转
2013年,唐志红担任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职务,承担医院行政管理工作。考虑到她的日常工作量大,加之作为医院管理人员,医院原本不给她安排值班任务,但她却没有以此自居,而是从儿科人手相对紧缺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要求承担值班任务,带头担当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她主动放弃休息,申请周五晚上值班。没有休息,没有加班费,她却坚持了整整5年,一直到2018年科室人员全部到位后,她才不再值夜班。但是当流感爆发时,她又再次冲上前,义务支援儿科。每天下午五点下班后,她就来到儿科急诊帮班,通常晚上十一点才能回家,她却没喊过一声累。而这也仅仅是她担纲冲在工作一线的缩影,生动诠释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所应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唐志红看来,党员就要服从大局,不挑工作。她身兼数职从无怨言,设备、医保、宣传、工会、妇联、计生等工作多手齐抓,上班时间忙不完就带回家处理。在同事们眼中,唐志红是雷厉风行的“女汉子”,她总是热情如火,精神饱满,以一份对医者使命的热爱和执着,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诠释着责任和担当。她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干部……但所有这一切对她来说仅仅是对过往的注解,她的眼光和步履始终向着前方那守护患儿健康的漫漫长路。
亏欠内疚最对不起的是家人
“妈妈每天都很忙,医院才是她的家。”这是儿子对唐志红最深刻的印象。
“我儿子今年高三了,马上要参加高考了,但是仔细想想,我真没怎么陪过他。”说到这里,这个雷厉风行的“女汉子”说不下去了,眼神变得柔软,泪光闪动。从1997年参加工作起,22年的从医生涯,她始终忙得像个陀螺。“这些年,作为母亲、妻子、女儿,我很不称职。儿子的家长会我基本上没参加过,辅导功课只能靠孩子爸爸,家务活是婆婆全包了下来。”说起家庭,唐志红的言语里充满愧疚。
去年,她的爱人因病住院手术,但是此时正值医院搬迁、新院启用的重要时刻,作为副院长的她既要负责采购医疗设备,满足临床需求;还要划归病区,协调各科室妥善安置患者及临床工作的运行;同时,医院与上海新华医院的合作全面启动,作为儿科学科带头人的她还要对接上海专家……本就忙碌的她,变得更忙碌了。爱人住院,哪怕就在本院,她也无暇照顾,只能早晚抽空去看上一眼,连多呆一会的时间都没有。“我这一辈子总是在等你,等你回家吃饭,等你‘来查房’看看我,等你有个不忙的时候。”爱人很是无奈地调侃道。
其实,亏欠的不仅是家人,还有她自己。2017年,唐志红体检查出子宫肌瘤,但是因为手术后需要时间休息,她便把这件事情隐瞒了下来。一直到春节放假前,才做了手术切除,只是为了不占用上班时间休养。新年后上班的第一天,她就按时到岗了。妇产科主任再三告诫她要多休息几天,她却总是笑着说自己身体好,已经恢复好了。“其实那几天走路都感觉是飘的。”事后,她笑着谈起这件事。作为医生,最讨厌“不遵医嘱”的患者,而她,就是那个固执的“患者”。
“妈妈是一名医生,虽然她不能陪我,帮我过生日,给我做美味的菜肴,但是我知道妈妈在治病救人,她是白衣天使,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自豪,我爱我妈妈!”儿子的懂事,让她既欣慰又愧疚。
“我非常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给了我力量和温暖,照亮我前进的路。”唐志红说。
为医者,妙手仁心,抚血泪辛伤。
她是患儿的呵护者,是家长们的知心人,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口碑儿科医生”,“精湛、认真、负责、热忱”,是她的真实写照。正是源于她的突出表现,唐志红成为了同事眼中的榜样,同事们直言与她共事很幸运。从医22年,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者、一名党员的使命与初心,用奋斗绘就了美好圣洁的白衣天使形象,用信仰成就了“大写的人生”。
宣传科: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