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90后“背奶妈妈”坚守在第一道防线
“您好,请稍等一下,帮您测一下体温。”
“请问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
“近期有没有去过外地?或者跟疫区的人接触过吗?”
……
每天早上七点十五分,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入口处,都会准时出现一个身影,戴着口罩、护目镜、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仔细地询问着患者的病史,麻利地测体温、登记资料,她就是门诊部的护士陶祎,从小年夜开始至今,每一天,她和她的伙伴们都是如此。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在门诊、急诊和住院部入口等地都设置了体温监测与预检分诊处,这里就是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每天不到7点,陶祎就早早地来到医院,备好当天所需物资,为一整天的迎战做好充分准备。常常中午12点多才能休息,下午1点又准时到岗。按照标准,预检分诊人员须严格遵守二级防护标准,需要穿着隔离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手套等,为了节约紧张的医疗资源,陶祎上岗期间不喝水、不去卫生间,一站就是5个多小时,只能趁中午短短的半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纾解一下疲累。“现在早上要吃一大碗饭,要不然上午会饿。”陶祎笑着说。
正值严冬,寒风刺骨,一个班次下来,手脚都冻得冰凉,但她却依旧坚守在岗位,认真检测每一位来院人员,指引每一位患者到指定地点就诊。“不敢有一丝懈怠,如果漏掉一个发热病人,就会给医务人员和其它的就诊患者带来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会给社会带了巨大的危害。”陶祎说。
94年的陶祎,今年刚刚26岁,而她的宝宝仅有9个月大。之前每天中午,她都要赶回家给宝宝喂一次奶,现在却只能做一名“背奶妈妈”,每天利用中午短暂的休息空隙存储母乳,晚上再背回家给宝宝当第二天的“口粮”,有时候母乳不够了,就只能用奶粉顶上。其实,按照规定,她可以享受每天1小时的哺乳假,但她却总是拖着不肯离去,非要坚守到最后。“我受过最专业的发热患者预检分诊培训,我比她们更有经验。”每天9个多小时高强度满负荷的工作,晚上回到家时,她的腿都是肿的,额头上被口罩和帽子压出了深深的印记,洗脸时都不敢碰。“没事的,习惯了。”这个苏州小娘鱼爽朗地说。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医院上下众志成城,积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45天不能归家的发热门诊值班医生,24小时守护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点的3名医护,全员取消休假、不分昼夜值守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全体医护……但是,还有一群人,她们默默无闻,但是忙碌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陶祎和她的导医伙伴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她们平均年龄仅有23岁,却筑起了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坚不可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这群90后小姑娘们的铿锵誓言。
宣传科: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