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抗疫一线:与病毒距离最近的人
抗击疫情,一群无畏的勇士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来到一线,他们穿上防护衣,戴上口罩、护目镜、手套、帽子,隔绝了外界,他们把自己的初心写在了抗击疫情的行动上,把使命践行在岗位上,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城墙,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儿。
“等战‘疫’胜利,我们再团圆!”
“爸爸,今天是元宵节,你和妈妈都不在家,不开心。”2月8日晚上,忙完一天的事情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隔离观察病区的值班医生李科收到儿子的抱怨。
“宝贝,爸爸在打仗,等打赢了就回去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今年元宵节有些特殊,因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的元宵节,只能与家人在“线上”团圆。在这个特殊时期,还有很多和李科一样的战“疫”者,95年的护士沈敏也是其中一员。
“闺女,千万要注意安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爸爸妈妈等你回家吃汤圆。”挂掉电话,年仅25岁的小姑娘忍不住红了眼眶。
一份盒饭,一杯水,就是他们元宵节的团圆饭。
“没事,等战‘疫’胜利,我们再团圆!”李科说。
“这是我们的使命,关键时候就要有所作为”
在隔离病区,医护人员需要按照三级防护标准做好防护,帽子、口罩、手套、靴套、面罩、防护服等,确保没有一点皮肤暴露在外。做好严密的防护后,医护人员才能进病区。出病区脱防护用品同样马虎不得。这些防护用品必须在缓冲间按照流程一层一层脱掉,不能颠倒顺序,更不能图省事一次脱好几种。
每次穿齐一套装备需要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脱下时又需要半个小时。为了节省短缺的防护用品、节约时间,隔离观察病区的医生和护士们自觉减少了出入病区的次数,不吃不喝、垫上尿不湿,等工作结束,脱掉一切防护后,才敢喝水吃东西。
“这个工作强度,要是平时,肯定早就撑不住了,但是在隔离病区,连我们自己都奇怪,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中间眯一会儿接着工作,竟然没什么疲倦的感觉。”交谈中,李科的眼中已经布满了红血丝,但说起话来仍然神采奕奕,带着一股随时准备上战场的精神劲。
沉闷的防护服、压眼的护目镜、憋气的口罩,在隔离观察病区走一圈,不一会工夫就全身湿透了。脱下防护服时,后背都是湿漉漉的。高强度的工作,超长的“待机”时间,大家的鼻梁、脸部、耳朵都常常被口罩压出了深深的“皱纹”。
当问及辛不辛苦时,沈敏含着眼泪笑了:“这是我们的使命,关键时候就要有所作为。”
“期待春天的来到,等待繁花与共的那一天”
徐丽娜、王杰民、鲍磊、顾爱丹、包人杰、张顺、张小飞……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中,一封又一封写着“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的请战书,一个又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红手印,他们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斗的第一线。在请战申请中,大家纷纷收起了平时的谦逊内敛,变得“高调”起来,亮出自己的资历,显出自己的才能,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请派我到一线!”
“害怕吗?”
“怕啊,但是穿上了这身白大褂,我们就不能后退!”
朴实的话语中,彰显了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是生命的暖流,也是勇者的担当。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待到春暖花开,我们都可以走上街头,不用口罩,繁花与共。”
宣传科: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