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紧张,没时间害怕” 抗击疫情 这位采集咽拭子的护士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
2月12日早上7点多,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内,护士李芹就已经开始忙碌了。
“我是感染科专科护士,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1月21日,刚刚回到连云港老家一天的李芹,在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立即做出了选择。来不及和家人好好道个别,当天下午,她就匆匆踏上了返苏的路。400多公里、7个多小时的长途驾驶,她没有多休息一天,第二天就立即赶往医院报到。自此,驻扎在抗疫第一线。
作为与病毒近距离搏战的一线人员,李芹每天要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发热门诊里工作12个小时,甚至更多。询问症状、病史、流行病学史,做好登记,抽血,采集咽拭子……工作繁杂又风险极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就有暴露的风险。尤其是直接从患者口中采集咽拭子这一环节,风险极大。需要将一根长长的干拭子与上颚平行插入咽喉部,直到与鼻咽后壁接触,轻轻旋转,停留5秒吸附分泌物,再慢慢移出拭子。这项操作属于三级防护,是危险级别极高的一项操作。患者张开嘴巴,直接产生大量可能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这是操作护士所要面临的感染风险;同时,在采样过程中,患者还可能因为咽部不适,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动作,四溅的飞沫对于在他们正对面的护士来说,危险极大。每采集一份标本,就要承担一次被感染的风险。
当问及是否紧张、是否害怕会被感染时,李芹笑着说:“太忙了,来不及紧张,也没时间害怕,可能更多的是担心自己是否都做到了精准取样,这样才能保证每项检测结果准确无误。”
12个小时超负荷工作,可能很多青壮年男子都无法支撑住,而这个身材瘦小的“女汉子”却坚持了下来:“没事的,习惯啦。”其实,身着隔离服的她,工作强度比平时更多更繁重,由于防护装备是一次性使用,穿戴麻烦,上厕所就得更换,为了节约防护设备的使用频率,工作中,她常常连水都不敢多喝一口,垫上尿不湿,她似乎就变成了“超级战士”。
宣传科: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