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慢阻肺、哮喘大讲堂活动通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气道疾病,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社会负担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但目前公众对慢阻肺、哮喘的知晓率低,早期诊断率低,规范治疗不足。为了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哮喘的认识,改善慢阻肺、哮喘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定期举办慢阻肺、哮喘大讲堂,由呼吸科专家向公众提供慢阻肺、哮喘防治方面知识,计划每月举办一次活动,首次活动将于2024年3月27日周三下午举办,具体通知如下:
一、宣讲内容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4年3月27日 周三下午 13:30-15:00
地点: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住院部11楼A区 呼吸科病区大厅
三、参加活动专家
关键主任医师、 朱明训副主任医师、李伟副主任医师、 周丽丽副主任医师、 李瑞萍副主任医师、 吴金兰主任护师、 方朦主管技师
四、活动内容
活动设免费测血压、指脉氧饱和度测量,以及10个免费肺功能检查名额)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附】相关知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科普知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以及喘息和胸闷等症状。
在我国,慢阻肺病呈现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三高”特征,亟需加强防控。我国慢阻肺病患病人数高达约1亿,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100万人,是仅次于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三大致死疾病,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阻肺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晓自己患病;轻症慢阻肺病是药物干预的最佳时期,我国超90%的患者为轻症患者,但仅约10%的轻症患者被正确诊断,在轻症阶段得到有效干预的比例更低。因此,我们要大力宣教慢阻肺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知晓率,做到早防早诊早治。
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空气污染、生物燃料的暴露、灰尘、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有家族病史。建议有以上危险因素,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以及喘息和胸闷等症状的慢阻肺高危人群,及早来医院呼吸专科检查胸部影像、肺功能等确定诊断,及早给予规范治疗。
呼吸科专家建议慢阻肺患者:第一,戒烟。戒烟是降低慢阻肺发病率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第二,改善工作居住环境。从事相关工作的人群需要做好职业防护,减少油烟、有害烟雾粉尘的吸入;第三,慢阻肺患者要遵医嘱规律使用药物。对于吸入性药物,患者要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不要自行停药,定期复诊评估治疗反应,根据病情变化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第四,适度锻炼。注意生活饮食调理和适度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慢阻肺患者适当做有氧运动、积极的肺康复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第五,预防感染,接种疫苗。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在秋季入冬前或者春季,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预防感冒和肺炎,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加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