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超声技术助力重症康复

2024-03-21

随着重症康复的发展,面对存在各类基础疾病的重症呼吸衰竭、气管插管等危重症患者,我院中医康复科医疗团队深耕康复领域,坚持创新,推出各种新技术其中膈肌超声就是作为科室目前常规成熟开展的重症康复评估项目之一。

新技术项目负责人刘小曼博士介绍膈肌是呼吸运动的关键肌肉之一,作为人体最主要的吸气肌,主导人体60-80%的通气需要,膈肌的功能障碍会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用于抢救呼吸衰竭或骤停危急状态的患者,当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后,应该尽早撤机拔管,避免通气时间延长导致膈肌功能障碍。

早期发现膈肌功能障碍增加适当的呼吸训练对于发现肺部问题和保持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很重要。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在呼吸康复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膈肌解剖图像、活动方式及收缩能力等信息。这种无创、快速、简便、可重复性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呼吸康复领域。

通过超声测定膈肌厚度、增厚率及膈肌位移等评估膈肌功能,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功能障碍脱机困难和拔管结果预测、评估肺康复效果等。  

康复医学科刘小曼

审核杨颖

 

相关介绍

新技术负责人刘小曼:博士在读,师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贾杰教授。获苏州高新区第二批紧缺人才A2类,苏州市卫生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训项目。曾参与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及省级课题共6项,主持课题2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编书籍2部,授权专利3项。江苏省康复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神经肌肉电诊断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康养融合工作委员会委员。擅长超声评估及超声引导下治疗,研究方向为卒中后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