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助眠,中医有妙招
“刘医生,我已经好久没睡过这么好了,真是太感谢了,我今天带我的同事一起来了,他也失眠比较严重,看到我效果这么好,也要一起来看看。”伴随着爽朗的声音,走进我们中医科诊室的年轻的小伙子,正是上周因失眠来就诊的王先生。
王先生因为刚刚参加工作,压力比较大,最近几个月一直睡不好。入睡困难,还容易惊醒,也吃了很多西药,效果都不明显。吃过药第二天还会有昏昏沉沉,头晕头痛等症状。长此以往,王先生的情绪变得焦躁易怒,严重的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副主任医师刘红利根据王先生的情况,结合舌苔、脉象等情况,给予了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外用,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王先生不光晚上睡得好,白天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与初次就诊相比,神清气爽了很多。
失眠,传统医学又称之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轻者入睡困难,容易惊醒,醒后不能再次入睡,亦有时睡时醒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整夜不能入睡的情况。患者失眠后常常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及焦虑抑郁等情绪。不仅影响大家日常工作和学习效率,甚至严重降低了大家的生活质量。来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就诊的失眠的患者很多,还有很多患者不是因为失眠来就诊,但是病程中都伴有睡眠障碍的问题,科室运用中医治疗失眠经验丰富,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中药内服:治疗的总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临床辨证需分清虚实,虚证多属于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治疗需补其不足。如心脾两虚型失眠,给予补养心脾的归脾汤;阴虚火旺型失眠,给予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黄连阿胶汤等。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治疗需泻其有余。如痰热内扰型失眠,给予清热化痰,和中安神的温胆汤;肝郁化火型失眠,给予清肝泻火,安神定志的龙胆泻肝汤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二、针灸治疗:针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是以经络学为依据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选择的主要是督脉、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穴以及八脉交会穴等,如: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安眠等。针灸对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都有很大的改善。
三、穴位贴敷治疗: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外治方法,通过延长刺激时间进而调节脏腑功能治疗疾病。如肾阳亏虚则无力上济于心,故心火亢盛而失眠,交泰丸方中的黄连可泄心火,肉桂可引火归元,诸药合用可起到阴阳调和、心肾相交的功效,因此穴位贴敷交泰丸可镇静安神以提高睡眠质量。贴敷的穴位可以选择:内关、三阴交、涌泉等。
四、耳穴压豆治疗:耳穴压豆法是基于耳针疗法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是对患者耳廓上的穴位和反应点进行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接受度高且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的特点。耳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以子午流注理论为依据,在特定的时辰进行耳穴贴压,可增强治疗效果进而改善睡眠。
五、其他疗法: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推拿疗法,腹部推拿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推拿肝经可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安神;推拿肾经可滋阴补肾安神;推拿脾经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中药足浴,可以选择丹参、红花、夜交藤、合欢皮等药物,温经通络,养心安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但相应地也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压力,使失眠愈发趋于高发病率及年轻化。失眠的同时还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产生,因此在对失眠进行治疗的同时要秉承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中医治疗不寐常应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较小,患者接受度高且疗效持久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受到大家的重视。”
中医康复科:刘红利
审核: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