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孕妈妈,远离妊娠期糖尿病

2024-05-10

近日,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来了一位年轻的孕妇,她在孕期做糖筛时发现血糖异常升高,空腹血糖大于5.1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大于10.0mmol/l,医生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这让孕妈感到困惑不解,怎么怀个孕,还得了糖尿病了呢?

经过医生的详细问诊、查体并检查,内分泌科主任杜晓明给孕妈制定了全面的饮食方案并给出了运动指导杜主任提出,孕妈妈还需要进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随时了解血糖波动在饮食和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孕妈妈的血糖水平终于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不用担心高血糖对宝宝的影响了。

主任指出,其实妊娠糖尿病很常见数据显示,全球20岁以上孕妇高血糖患病率高达15.8%,每年超过2000万孕妇患病。国内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平均为17.5%。

那么,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糖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孕期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显性糖尿病孕前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与妊娠状态相关的糖代谢异常,但未达到非孕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妊娠中后期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相关,约占妊娠期高血糖的75%90%。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为:在孕期任何时间行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1 mmol/L≤ 空腹血糖<7.0 mmol/L,1 小时血糖 ≥10.0 mmol/L,8.5 mmol/L≤2 小时血糖11.1 mmol/L,这3项指标中的任意一点血糖异常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对母亲的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杜晓明主任说“在孕期,孕妇感染、代谢紊乱、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产后出血、难产等风险增加增加胎儿畸形、流产、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的风险;重症者由于高血糖抑制胚胎发育及可能合并微血管病变,可发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分娩后,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妇女的7~10倍;其他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均增加。由于孕期高血糖环境暴露,婴儿在远期出现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且发病较早。”

需要注意的是,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巨大儿分娩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空腹尿糖阳性、无明显原因的多次自然流产史、胎儿畸形及死胎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年龄>45岁,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含糖饮食摄入较多等人群容易得妊娠期糖尿病

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饮食和运动妊娠期间的饮食原则为既能保证孕妇和胎儿营养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优质蛋白的饮食,少量多餐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根据孕妇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小于45 分钟。二是体重管理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均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需从孕早期即制定孕期增重计划,监测体重变化,保证合理的体重增长。三是监测血糖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及其他相关的孕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糖尿病。

如果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要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血糖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加以控制,若控制不达标,需要胰岛素来治疗。一般来说,妊娠期高血糖对母婴两代人的影响不因妊娠终止而结束,母婴两代人代谢相关疾病风险均明显增加,仍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情况,每1到3年要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检查,并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怀孕前已经确诊为糖尿病,那更要注意自身的管理,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严格控制血糖,做好治疗方案的调整和转换。

内分泌科: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