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癫痫”
一个周日的上午,在急诊科,家属一边跟着急诊医护人员推着病人,一边高声呼喊,“医生,你快看看,我们家老爷子今天癫痫发作的厉害,坐都坐不住了!”。
值班医生急忙赶至床边,发现患者平卧在床上,安安静静并没有出现异常。家属在一边焦急的解释:“他发作的持续时间很短的,平时每天都发,但是今天发的特别厉害。”。接诊医师内心不禁产生了疑惑:每天都发的“癫痫”患者,无意识丧失,无认知障碍,诊断正确吗?带着疑惑她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及查体。这位患者大概在3年前脑梗死后反复出现全身肢体抽动,持续时间数秒,频率不定,反复就医,当地医院诊断“癫痫”并给予常见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长期口服,患者服药后症状并没有缓解,但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并不大,家属未重视,此次症状明显加重,再次就医。
住院期间予患者详尽的检查,包括脑电图、头颅MRI、血液检查等,并与患者家属进行了详尽的沟通,停用抗癫痫药物,调整治疗方案,患者每天都发作多次的全身抽动在入院第三天就停了。
原来这个患者并非癫痫,而是另外一种疾病: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低,特征是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引起的异常运动和姿势,常重复发作。因累及肌肉部位、范围和异常收缩强弱变化,表现形式多样,可累及一部分肌肉即局灶型,常见的有面肌痉挛、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等,像此次就诊的这位患者就是全身型,诊断与分类相当复杂。
针对肌张力障碍的药物治疗与癫痫治疗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但用药种类与用法存在明显差别;局灶型的肌张力障碍,首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而全身型肌张力障碍多选择口服药物治疗。
目前本院二支部支委、神经内科张润娉副主任医师每周五全天专家,常规开展局灶型肌张力障碍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为辖区内肌张力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神经内科:张润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