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治疗心脏有特色,护理专业又细致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许明主任的带领下,团队已成功救治数例心脏病患,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俗话讲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科室护理亦齐头并进,随着加速术后康复(ERAS)理念广泛应用,术后早期运动康复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常因恐惧疼痛、担心电极脱落等原因,过度制动术侧肢体,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引发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机体功能及心理健康。
为积极推动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康复,我院心血管护理团队结合ERAS理念,专门设计了一套简单、安全、易执行的渐进式上肢运动方案,帮助患者循序渐进地恢复肢体功能。
61岁的刘大叔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扩张性心肌病,入住心内科CCU,并成功接受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术。这项微创手术犹如为心脏安装了“新引擎”,通过精准起搏使其衰竭的心脏重获同步收缩功能。从术后6小时到术后第7天,在责任护士的全程指导和鼓励下,刘大叔按计划完成术侧肢体的渐进式康复锻炼:从最基础的握拳、腕关节屈伸,逐步过渡到屈肘、伸臂,再进阶至肩关节的前屈、后伸、旋转,最后完成手指爬墙和绕头等复合动作。
“一开始确实有点紧张,怕动到伤口,但护士一直在我身边,教我怎么用力、怎么呼吸,动作一点点加大,现在胳膊能抬得更高了,也没觉得疼。”刘大叔在康复训练后欣慰地表示。通过系统锻炼,他不仅未出现肩关节僵硬或疼痛,术侧上肢活动度也明显改善,整个人睡眠和情绪状态都随之好转。
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周子钰指出:“心脏起搏器术后早期康复不是盲目活动,而是在评估基础上个性化推进。我们通过分阶段、低强度的运动设计,既避免电极移位风险,又有效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让患者在安全前提下重获生活自理能力。”
这一实践正是医院“优质护理,从心服务”理念的深入体现。未来,医院将继续优化ERAS路径下的心脏康复方案,完善运动评估工具、强化家属参与机制,推动护理服务从病房延续至家庭,真正实现“全程呵护、全心关怀”,为患者构筑更坚实、更温暖的康复之路。
10A:周子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