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集团(引力播):糖尿病性溃烂患者有了新希望!医生提醒:“糖友”需规范治疗

2021-12-29

糖尿病性溃烂患者有了新希望!医生提醒:“糖友”需规范治疗

引力播

2021-12-28 16:41


“我的烂脚踝已经全好了,谢谢疼痛科的全体医护人员。”近日,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疼痛科门口等待复诊的曹阿姨一看见自己的管床医生马医生,赶忙开心地迎了上去。

“常人可能很难想象这个满脸笑容、步履轻盈的曹阿姨,在两个月前曾行动艰难。”马医生说。原来,患糖尿病10多年的曹阿姨对糖尿病的危害知之甚少,她不仅没有接受规范治疗,就连血糖都很少监测。半年前她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左下肢开始出现皮肤溃烂,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均被诊断为“糖尿病性溃疡”。随后,她先后接受了局部喷药、涂抹药物等治疗,溃疡面时有好转,但一直反复发作。近几个月,其溃疡不但没有愈合,反而逐渐扩大,疼痛也随之出现,活动困难。

前段时间,曹阿姨女儿多方打听,得知高新区人民医院疼痛科对于该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便带曹阿姨前来就诊。科室主任张赢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为其检查,发现患者左踝部皮肤苍白、呈花斑样,左踝外上部可见一处2×2.5cm的凹陷性皮肤溃烂面,溃疡面有1cm深,左踝内侧及背面可见多个针尖样溃烂点,左下肢皮温较右侧约有0.8℃的温差,左足自掌跖至足趾感觉减退,关节左踝关节不能活动,压痛感明显。

随后,张赢诊断其为“糖尿病性溃疡”,并安排其住院治疗。管床医生马医生,积极联系内分泌科会诊,协助患者进行血糖管理。住院后,医生为患者采用“腰交感神经调控技术改善下肢循环+溃疡面清创祛除腐肉+医用三氧套袋杀菌增加局部供氧+溃疡面PRP(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促进溃疡面愈合”等疼痛科特色治疗方法,2个疗程后,曹阿姨左踝部的溃疡面痊愈,疼痛消除,行走自如。

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出现肢体远端溃疡,疼痛科的治疗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绝技”呢?张赢介绍,糖尿病性溃疡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造成微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皮肤营养障碍,出现皮肤受损感染、缺血灌注不良,从而造成组织坏死。当组织的含氧量低于20mmHg时,伤口的愈合便会停止,缺氧的状况下纤维母细胞停止分裂,胶原蛋白停止制造,而且新的血管不再生长。缺氧抑制了中性白血球杀菌的功能,因此嗜氧性的细菌便很快滋生,同时在缺氧的环境下,亦可使厌氧性的细菌很快生长。所以无论是嗜氧性或是厌氧性细菌都会很快生长,使伤口的感染更进一步恶化,出现坏疽,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败血症。

腰交感神经调控技术,是通过射频高压磁场、热凝或无水乙醇等方式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不仅可增加腰部动静脉的血流量,使神经根缺血得到改善,并且可使其支配的下肢血管扩张,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使下肢整体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治疗因下肢缺血导致的糖尿病性溃疡。

医用三氧的主要治疗目的在于三氧可起到杀菌的作用,三氧不稳定可分解成氧气又可直接为细胞和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有氧环境,促进伤口的修复。

溃疡面难愈合的原因之一是创面局部生长因子数量减少,活性降低或多种因子间网络调节失控。富血小板血浆(PRP)是通过离心自体全血获得的高浓度血小板血浆。其含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移性生长因子(TGF- )、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生长因子,可作为化学趋化剂,趋化炎性细胞与组织修复细胞,为创面杀菌以及后期修复创造条件;可直接作用于组织修复细胞上生长因子受体,通过其促分裂效应,加快细胞周期转变,来促进创面修复;可激活上调组织修复细胞上生长因子受体活性,加快信号传递。同时PPP含有大量纤维蛋白,能为修复细胞提供良好的支架,可刺激软组织再生,促进伤口早期闭合和防止感染。

张赢表示,虽然曹阿姨的“糖尿病性溃疡”幸运地得到了理想的疗效,但对这种并发症的治疗,仍是医学上的难题,并非人人都可以治愈,病人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张赢也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规范治疗,一旦出现糖尿病性溃疡,需及时就诊,防止出现溃疡面扩大,造成组织坏死甚至截肢。(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