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吞咽障碍患者福音 一根小导管让老伯重拾自信
吞咽障碍患者福音
一根小导管让老伯重拾自信
《城市商报》2022年01月26日 A04版
本报讯(记者 陆八月 通讯员 孙慧珍)张老伯因吞咽障碍长期留置鼻胃管进食,不仅失去了嗅觉,身心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实施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替代传统留置鼻胃管进食,用一根小小的IOE管,让张老伯重拾嗅觉和自信。
20年前,张老伯发现鼻咽癌,经过多次放化疗后,鼻咽癌情况控制得非常好。2018年,他患上了吞咽障碍,出现进食呛咳,且进行性加重,反复肺部感染,只能留置鼻胃管进食,后来还出现了舌体和面部肌肉萎缩。辗转全国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却不明显。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推荐下,张老伯得知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是上海华山医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关于吞咽功能障碍管理的全国示范推广单位,全周期管理技术成熟,有自己的一套特色治疗。于是,他来到了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寻求帮助。经过专业评估,入院当天,康复医学科主任杨颖就为张老伯直接拔除了胃管,改用IOE管进食,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当天张老伯就觉得不仅形象恢复,精神状况也好了,他开心地在院内小花园转了一圈,“我闻到了久违的蜡梅香,再也不用戴‘大象鼻子’了,真的太感谢医生了!”张老伯对杨颖说。
杨颖表示,导致吞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有卒中、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以及头面部放疗后等,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饮水、饮食呛咳,不能正常进食等。吞咽障碍的并发症包括营养不良、误吸及误吸性肺炎、脱水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吞咽障碍的病情,严重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通过IOE管进食,患者只需在一日三餐时,间歇经口途径放置导管至食管,注食完毕后拔出导管即可。”杨颖介绍,该种方式无创舒适、操作方便,不需要24小时留置,只在进食时使用,还可刺激产生吞咽动作,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能让患者更好地康复、回归社会。此外,除了食管中下段梗阻和不宜肠内营养支持外,该技术也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
小链接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集康复、理疗和中医针灸推拿于一体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现代康复医学科,常规开展康复诊疗项目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及运动系统疾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疾患、胃肠道功能紊乱、吞咽、二便功能障碍、痛经、单纯性肥胖、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前开放床位47张和1600平方米治疗大厅,包含言语及吞咽治疗室、中医传统治疗区、穴位埋线室、物理治疗区、作业治疗区、高压氧舱等八大诊疗区,在广泛开展现代康复技术基础上,充分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医学,形成了一套以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为主,中西结合、独具特色的康复治疗体系。拥有等速肌力训练系统、上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系统、智能OT训练系统、肌骨超声、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减重步态康复平台、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脑循环偏瘫综合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先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