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新闻:疫情期间如何做好自身情绪调节?心理专家支招

2022-03-18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自身情绪调节?心理专家支招

紫牛新闻

2022-03-17 11:46

张毕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医生,您好。我是一名居家隔离人员,我最近感觉很烦躁,还有些胸闷、心慌,晚上经常失眠……”苏州本轮疫情发生后,部分市民会悄然滋生紧张、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心理咨询热线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类似的咨询。

“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有人因疫情感到害怕恐慌,有人因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而焦虑,疫情的反复,或多或少让人产生烦躁、焦虑、抑郁、恐慌等负面情绪和身体不适等,这些都是应激反应。因此,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意义重大。”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孙志辉主任告诉记者,心理热线咨询者的主要情绪反应就是对疫情的焦虑、抑郁、过度担心,这样的问题大约占咨询热线的70-80%。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自身情绪调节?对此,孙志辉建议市民,保证规律的生活和正常作息,保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和娱乐,避免过度投入工作或过分劳累;避免对疫情过度关注,避免因过度接收信息而导致的压力;学会识别自己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这些可能表现为失眠、食欲差、心慌、头昏头痛等,也可以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等,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当不良反应较轻时可以通过放松训练自我调整,但当身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时,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此外,一线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众多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也是需要情绪调节的重点人群。他们工作繁忙复杂且时间长,民众需求多,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职业倦怠。“一线抗疫人员自身要注意劳逸结合、及时疏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如果有明显情绪不适时,不能硬扛,要及时向专业心理医生求助,纾解压力。” 孙志辉说。

通讯员 秦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