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喘”了才是哮喘 “不喘”就不是?
本报记者 陆八月
近年来,我国哮喘患病人数逐步攀升,患者饱受困扰,一到冬季、飞絮纷飞季、雾霾天等,就容易咳嗽、喘个不停、胸闷。5月2日是第25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关爱每一位哮喘患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认知哮喘,记者采访了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关键教授,听听他怎么说。
不典型哮喘你得知道
哮喘全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常在夜间或者清晨发作加剧,可自行缓解或者经治疗后缓解。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者总人数已达到4570万,哮喘患病率为4.2%,而这仅是一份统计典型哮喘疾病的数据,还有很多潜在的、疑似的哮喘患者亟待筛查。
近日,高新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了多例咳嗽、气喘总不见好的患者,其中一部分是老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另一部分则是新发现的哮喘患者。经过规范诊治,他们症状好转。该科主任关键教授介绍,今年经历新冠和甲流的“洗礼”后,出现咳嗽、气喘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加。有的患者只咳不喘,便以为是“单纯”的感冒咳嗽或被错误诊断为支气管炎,但其实它也可能是哮喘的一种表现。
“不喘并不代表不是哮喘,很可能是不典型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隐匿性哮喘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关键表示,市民应引起重视,如果有此类症状可进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哮喘会“喘”以外,像肺癌、肺栓塞等疾病也会引起气喘。此外,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同样会让人“喘不过气来”,确诊哮喘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遗传和环境是两大致病因素
关键介绍,哮喘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哮喘发作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感染等有关。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缺氧,或将危及生命。如果哮喘长期反复发作,也可引起气胸、肺心病、呼吸衰竭等一系列危害极大的并发症。
“当成人确诊哮喘后,要注意的第一点是避免接触变应原。”关键表示,过敏是诱发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他举例,如果不是过敏体质,正常情况下,即使接触了花粉、尘螨、冷空气等也不会引起哮喘发作,但如果是一个过敏体质或者特殊体质的人,在接触到这些变应原时,就可能诱发喘息、呼吸困难等,这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那么受遗传因素影响,儿童是否更易得哮喘呢?关键解释,如果家里有过敏体质的大人,且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不健全,呼吸道的修复能力、自身抵抗力比较差,接触变应原后确实容易出现咳嗽、喘息的症状,但也可能不完全是因为哮喘,可能和感染相关。
防治哮喘很重要
“我平时好好的,就难得咳嗽,也要用药吗?”在门诊,很多患者会带着这样的疑问,医生给出的答案都是:肯定要用药。关键表示,事实上,哮喘轻微症状同样提示着气道炎症未得到控制,长此以往会导致气道结构破坏。“没有控制的哮喘,无论症状轻重,同样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关键提醒,虽然目前医疗条件下不能根治哮喘,但是长期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使绝大部分患者能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然而,门诊上却有很多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自行减药或停药的患者,对此,关键表示,吸入激素的副作用远低于哮喘本身造成的危害,且吸入激素可直达发病的小气道内,进入全身血液的活性成分少,安全性高、副作用很小。当然,使用吸入药物后也要注意漱口,避免药物残留在口腔内。
关键强调,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饲养宠物、减少与花草等植物的接触,戒烟或尽量避免被动吸烟,室内按时通风等。总之,哮喘患者的有效管理概括来说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平时要规律用药,随身携带吸入性药物,定期到医院复诊;另一方面远离过敏原,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也尤为重要。
明天上午,该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药剂科,将于1楼门诊大厅联合举办世界哮喘日义诊及宣教活动。义诊当天,前50名患者可免费进行肺功能检测及尘螨过敏原点刺试验;免费测血压及指脉氧饱和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