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集团引力播:带着《姑苏晚报》找专家就诊 苏州大叔多年疼痛症状得到缓解
“张主任,我在《姑苏晚报》上看到了不少关于您的报道,今天特意找您来诊治。”近期,一名六旬大叔在老伴的陪伴下,拿着一大本厚厚的剪报册,踮着脚,慢慢地走进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张赢的诊室。“本子里基本都是关于您的报道,我们俩从报道上得知您为不少疼痛患者缓解了病痛,因此特意找您诊治。”夫妇俩说。
原来,大叔患右股骨头坏死十余年,这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常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起初其病情不重,长期进行中药治疗,然而近两年症状越来越重,时常疼痛不已,导致行走困难,下蹲、穿鞋袜也明显受限,严重时甚至不能下床。意识到问题严重的大叔及其家人都非常紧张,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医生均建议其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但是大叔对手术充满恐惧,同时他了解到,人工股骨头术也并非“一劳永逸”之计,多年后可能还会再进行第二次手术,因此想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延缓手术时间。但通过长达7个多月的中西药、理疗等治疗,其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疼痛继续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处于崩溃边缘。
大叔及其老伴平日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叔在《姑苏晚报》上看到有关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疼痛科的相关报道后,顿时来了兴致。随后,他裁剪、收集了大量关于疼痛科主任张赢的报道,了解了其在各种顽固性疼痛治疗上的特色技术后,便拿着报纸,找到张赢就诊。
张赢详细了解情况,从沟通中也清楚了患者的求医意愿。患者表示自己晚年生活不能一直卧床,这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家庭负担;同时他又无法接受开放性手术所要面对的顾虑,如今他只想疼痛能减轻,活动有所改善就行。在全面、认真地了解病情后,张赢从医学角度上客观分析,表示如果病人坚决抵制手术,那么就疼痛科目前的技术,是可以帮其减轻疼痛、改善症状的。随后经过疼痛科团队的精心治疗,大叔的症状逐步改善,治疗一周后,其疼痛和行走障碍基本得到缓解,他难掩兴奋之情,每次查房,都开心地向医护团队汇报自己的情况,病房的走廊里也总能看到夫妇俩悠闲散步的身影。没等出院,夫妇俩就情真意切地给张赢团队写了一封长信,表达感激之情。他们还化身“爱心宣传员”,逢人就夸该科室医护团队的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好,鼓励病友坚定信心。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张赢表示,尊重病人的就医需求,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在合理范围内达到患者的理想状态,对患者来说是希望,对医务人员来说,更是工作价值的体现。
(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