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变少 竟是“宫腔粘连”在作怪
有的患者在经过子宫腔的手术以后,比如清宫术、人流术、诊断性刮宫术等,莫名其妙地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消失,这是为什么?原来是一种叫做“宫腔粘连”的疾病在作怪。最近,我院妇产科就一连诊治了多位因流产过后闭经,进一步诊断为“宫腔粘连”的患者。
36岁的李女士,去年十月份因意外怀孕于外院进行了药物流产加清宫术,术后却一直没来月经,给予药物治疗后仍未见月经来潮。日前,李女士来到我院妇产科寻求治疗,入院后,周素芳主任仔细查看患者情况,考虑宫腔粘连的可能性大。经宫腔镜检查,见宫腔重度粘连,遂为其进行了宫腔粘连分解术,手术顺利,现已出院。
妇产科周素芳主任介绍,正常的子宫腔有一定的空间,宫腔内体积约为5ml。宫腔内覆盖着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如果因为疾病或者宫腔的手术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且恢复进程参差不齐,最终一部分宫腔粘连出现了。据观察,妊娠后子宫内膜损伤约占70%-80%,常见原因为产后或者流产后吸宫、刮宫等,由于妊娠期间子宫柔软且很敏感,以及低雌状态不利于子宫内膜修复,同时感染抑制内膜再生修复,导致宫腔满目疮痍,纤维化形成,宫腔粘连便如此应运而生了。
随着宫腔手术的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病率随之增加。目前我国宫腔粘连发生率居世界首位,其具体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若以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学说为论,一般的炎症修复过程包括炎症期、组织形成期和组织重建期,而子宫内膜损伤只侵及功能层时,尚可由基底层修复;但若达到基底层,子宫基层裸露,可因基底层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等再生障碍,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等,导致内膜不生,功能受损,疤痕或粘连形成。
既往有过子宫内膜结核病史或者宫腔手术史的患者,出现月经量减少要考虑宫腔粘连。妇科彩超下,宫腔粘连通常表现为子宫内膜的连续性中断,但确诊还需要做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手术是指用宫腔镜来进行的微创手术。宫腔镜是对子宫腔内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先进设备,它能清晰地观察到宫腔内的各种改变,帮助医生明确做出诊断。宫腔镜既能诊断宫腔粘连,也能治疗宫腔粘连。在宫腔镜直视下,医生可以用器械将粘连分离和打开,尽量恢复正常的宫腔结构。手术后为了防止粘连重新发生,可能需要在宫腔里放一个节育环或球囊,或者使用大剂量的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和生长。
宫腔粘连可能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部分病人妊娠后可能发生早产或胎盘位置异常。目前认为,中、重度的宫腔粘连或输卵管口闭合应进行宫腔镜粘连松解术;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的轻度宫腔粘连也应手术治疗。其实手术解除宫腔粘连后,并非一劳永逸。调查研究显示,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为3.1%-23.5%,其中,重度病例高达62.5%,因此粘连预防非常重要。广大青春期、育龄期女性一定要注意合理避孕,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率,以免对子宫内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妇产科:张璇
审核:周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