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闭塞通路,“生命线”重新跳动 —— 我院肾内科开展血透血管通路闭塞后溶栓及球囊扩张术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但目前随着透析龄的延长,很多尿毒症患者高龄,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钙磷代谢紊乱,相应的自身血管条件大多不理想,同时经过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后,自身血管经过反复的穿刺会逐渐形成内膜增生狭窄继发血栓闭塞,进而导致外周血管逐渐耗竭。
53岁的李师傅,5年前诊断为“尿毒症,糖尿病肾病”,为建立自身血管通路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遂行左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内瘘成熟后开始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数周前的一个晚上,患者感左前臂动静脉内瘘处稍有疼痛,并触及内瘘处震颤消失,遂来我院住院。李师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余,“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
入院后,随即进行物理及超声检查,发现共动静脉内瘘动脉穿刺点瘤体内充满了血栓(39mm*15mm)导致内瘘闭塞,无法进行血液透析。内瘘闭塞时间越长,血栓就越多,手术难度就越大,在这危急时刻,我院肾内科血管通路小组的医护人员立刻做出紧急应对措施,在排除禁忌症后随即予以尿激酶溶栓,经过1小时的溶栓加局部揉搓,内瘘恢复了血流。当李师傅再次摸到了内瘘的震颤时,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但治疗并非就此结束,肾内科荀康副主任医师为该患者进行了血管超声的评估,发现内瘘形成血栓的原因是因为内瘘吻合口及流出道有四处狭窄,如果狭窄不解除,内瘘还会再次发生闭塞,而导致无法进行血液透析,且溶栓后患者内瘘血流量仅428ml/min,未能达到内瘘流量的最低标准(500ml/min)
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而此类并发症的产生会导致内瘘失去功能,无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而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处理方法有两种:一,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二,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既往多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浪费宝贵的自身血管资源、术后往往不能即刻通过穿刺内瘘进行血透(常需要置入血液透析导管过渡,这样增加了透析导管置入所引起的相关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而近年来随着超声/DSA引导下PTA治疗内瘘狭窄及闭塞的崛起,其创伤小、效果好、安全方便、术后即可使用内瘘透析,避免血液透析导管植入,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宝贵的血管资源。
根据患者的目前病情,我院肾内科金东华主任、荀康主任迅速做出解决方案,即为李师傅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处的球囊扩张治疗。术前,荀康主任对李师傅的内瘘进行详细评估,并且根据超声检查,在其手臂上画上血管形态图,以方便手术及患者的理解。
随后,在超声及DSA双重引导下,荀康主任、金东华主任为李师傅的内瘘进行了PTA手术治疗,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避免了遗留病变的发生。术中进行血管造影,确认和术前物理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一致,存在四处内瘘狭窄。
手术过程仅用了一个血管穿刺点,使用一根球囊解决了患者内瘘的四个狭窄,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血管损伤,以及治疗费用。由于患者血管狭窄严重,术中还运用了锐性穿刺、翻转鞘等高难度操作技术。术后,内瘘震颤及血管杂音较前明显增强,复查血流量1059ml/min。术后第二天,便开始经内瘘穿刺进行血液透析。
我院肾内科是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是区域性肾脏病的诊疗中心。“血管通路的制作及各类并发症的处理”是科室的特色之一,熟练开展临时/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植入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各类并发症的处理,动静脉内瘘转位术,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塑形术及狭窄补片成形术,假性动脉瘤清除及血管修补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并发症处理,在超声/DSA引导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栓塞的球囊扩张术及取栓、再通术。一流的技术为广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保驾护航!
肾内科:荀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