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心病” 我院开展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近日,我院心脏中心为一“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成功开展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根治了困扰患者多年的“心病”。
该患者为38岁女性,发现早搏已经多年,近两个月以来,频繁出现心悸、胸闷,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早12347个/24h,占全天心跳的12%。反复发作性心悸胸闷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而该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射频消融术。
心脏中心主任张孝忠教授介绍,众所周知,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在三级医院心内科技术中,属于重点专科技术标准的难治性心律失常项目。由于室性心律失常可以发生在左室或右室、心室流出道和流入道、主动脉瓣上或肺动脉瓣上、左室前或后乳头肌等部位,导致手术没有一定规律,需要手术中根据具体部位制定不同的手术策略,手术难度非常高。
该患者初步室早定位右室流出道,符合室早介入手术适应症,无禁忌症,在进行精心术前准备后,于8月28日下午2:30手术开始。术中,发现室早位于右室流出道最高处,此处行射频消融后室早消失,但是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静脉输入后,室早再次出现。医生们分析,在肺动脉瓣下难以彻底打掉室早,故采用肺动脉瓣上,射频消融导管在肺动脉内、180掉头、呈倒“U”字型,挂在瓣上进行消融(大头导管在肺动脉内呈倒“U”字型操作,技术难度较大)。效果非常好,彻底消除了室早。再次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静脉输入后,室早未再出现,手术成功。术后第3天,患者顺利出院。
张主任说,心脏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介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术中,将很细的导管从大腿根部送入血管内,到达心脏发病位置后,释放射频电流,从而一次性消除“病灶”。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点。
心脏中心:郭祥
【附】室性早搏相关知识
1.什么是室性早搏?
通常人的心跳就像音乐的节拍一样匀速、规律,每一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心跳的规律性发生了改变,有些心跳提前发生了,就像抢拍子一样,这种提前出现的心跳在医学上就叫做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也叫做期前收缩。发生在希氏束以下的心肌细胞过早搏动称为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及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多数以心悸、胸闷为主要表现,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果长期频发室早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早甚至可演变为室速、室颤等导致晕厥和猝死。
2.室性早搏有什么症状?
室性早搏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悸、胸闷、头晕等,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跳通常会突然“咯噔”一下,“漏跳”,“偷停”等。可偶然出现或者在劳累、紧张、喝浓茶或咖啡后出现,多则24小时内达到数万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70%-80%人都能“抓到”早搏。有部分人的室性早搏,即使数目非常多,也是没有症状的,偶然体检发现;而部分人的室性早搏,即使数目很少,也会出现严重的症状。
3.发现室性早搏应该怎么办?
初次发现早搏,应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完善相关检查(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经各种检查找不到心脏病证据的室性早搏,临床上十分常见,这类室性早搏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对健康不产生太大影响,不需要特殊处理,所以思想上不要负担过重。
避免诱因。大量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着急、紧张、睡眠不好等,可诱发良性室性早搏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
合理用药。症状明显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部分中成药,如参松养心胶囊也是很有效的。良性室性早搏不主张用太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发生较严重的副作用。
手术根治。药物治疗后,早搏仍比较多或者药物治疗无效,建议必要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目前专家认为,24小时内室早超过1万次、临床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项成熟、有效的技术,其通过消融心室异位起搏点从而成功治疗室早,成功率达到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