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怎么办?儿科专家教您应对

2021-10-29

苏州一夜入深秋,近阶段以来,很多小朋友都中招了,出现了发热、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爸爸妈妈一见小朋友发烧就慌,急得往医院跑。

“发热是宝宝常见症状之一,其实普通感冒发热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本身具有自限性。况且医院里人多,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家长可以先对症处理,积极降温。”儿科主任周景说。

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先进行物理降温。一,适当减少宝宝衣物,或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如果觉得手脚凉可以多搓搓,但千万不要迷信“捂一身汗就好了”这样的说法,“捂”非但不利于散热,可能引发捂热综合征,甚至患儿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婴幼儿期发热较其他时期容易出现热性惊厥;温水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腘窝等大动脉搏动处,帮助散热降温,也可以洗个温水澡,降热效果更好。但不提倡用酒精擦浴,此法会明显增加儿童不适感;三,额头贴上退热贴,也可以在身上贴几块降温贴(降温贴可自行裁剪大小);四,多喝白开水,如果宝宝不配合,也可以喝牛奶、稀释的果汁;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小于2月龄的婴儿不建议使用退热药,可采用积极有效的物理降温措施,如解包散热、洗温水浴等。

当体温超过38.5℃(如有热性惊厥史则体温超过38℃)时,应在物理降温基础上加用退热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对儿童退热安全有效的退热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药使用后多在30~6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如仍高热不退,亦不宜短期内重复使用退热药。一般2次用药应间隔4~6小时以上,24小时之内不超过4次,期间应辅以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也有相应的肛门塞剂,但还是建议优先使用口服制剂,当出现严重呕吐,或孩子拒绝吃药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肛门塞剂。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就医呢?周景主任建议,3月龄以下的婴儿出现发热,不论状态是否良好,都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3月龄以上的宝宝,发热持续时间长,出现抽搐,或面色苍白,皮肤弹性差,精神状态不佳,食欲差,出现反复呕吐、皮疹等异常表现时,都应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

“家中有宝宝,请记得常备体温计、退热药。”周景主任提醒道。

 

儿科:朱敏娟

审核:周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