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手记】糖尿病足知多少
徐阿姨,64岁,患有糖尿病史近20年。前段时间,因穿鞋过紧,右足第1、2趾磨水泡后未重视,结果越来越严重,脚趾发黑。来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后,予抗感染、改善循环、局部换药、降血糖、血管介入治疗,但是遗憾的是因足趾坏疽,不得不进行第一足趾截趾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十分疑惑,情况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呢?就是一个糖尿病哇!其实,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是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足的。很多患者忽略了一些早期症状,未能及时干预而发展到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的地步。
糖尿病足的基本定义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感染和(或)下肢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症,严重者累及肌肉和骨组织。
糖尿病足症状及体征:轻者表现为皮肤干燥、易裂、发凉;下肢、足部发凉或未觉发凉,且皮温降低;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触觉、痛觉、温度觉减弱或消失;出现间歇性跛行,走路时感觉脚痛,休息一会后可缓解,继续走一段路再次出现疼痛,有些患者甚至不走路也痛;动脉搏动减弱,用手摸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严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糖尿病足危害: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预后差,死亡率高达11%,截肢率高达22%。住院时间长、治疗困难、医疗费用高、复发率高。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一,整体危险因素: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如糖尿病肾脏疾病、视力障碍、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等;代谢紊乱: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肥胖等;如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二,局部危险因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出现下肢发凉、疼痛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者可致溃疡、肢体坏疽;截肢(趾)病史;足底压力异常:畸形足、胼胝、不合适的鞋袜都可以引起足部压力异常,从而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可致溃疡感染几率增加。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首先,整体预防:健康宣教:加强自我行为管理,保持局部清洁;血糖控制;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控制;戒烟;适度规律的运动;其次,局部预防:每天检查足与鞋袜;胼胝与嵌甲的处理;足畸形的矫形处理;Charcot神经骨关节病的处理;减压鞋与减压支具;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处理;足真菌感染的处理;皮温测定。
内分泌科主任杜晓明博士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应到专科门诊接受定期的糖尿病足筛查,从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内分泌科:顾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