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手记】不同的战场,相同的信念

2022-04-15

2022年2月19日,面对形势异常严峻的疫情,我接到院部通知,要前往隔离酒店保障。来不及回家整理日常生活用品,妈妈帮我整理好衣物送往隔离酒店。爸爸在老家不慎足部骨折,因为疫情,妈妈只能在苏州帮我们负责后勤工作,90岁的奶奶在老家负责照顾我爸爸。儿子初三今年中考,班主任老师知道我们夫妻两人都在疫情一线,封闭式管理不能回家,告诉我放心,学习上我们老师帮盯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全院所有同志抛却了个人困难,顽强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也理应冲在第一线。

来到集中隔离酒店,因为是新开的点,随时要收人,所以从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的布置,物资准备,工作人员培训等全部要短时间内完成。点长、酒店工作人员和医院的同事们一起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熬夜及时完成准备工作。2月21日开始收隔离人员。初期工作很困难,我们隔离点收的全是密接人员,共91人,而且老人及儿童居多,但是工作人员缺乏,酒店工作人员4个,1医1护,一个院感护士,再加一个点长,一共才8人,大家完成隔离区工作,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看到的是被汗水浸泡的衣裳和口罩在脸上勒出的深深的压痕,我想,这大概就是最美的模样吧!区里领导了解情况后,立马给我们增援派来工作人员;医院和科室也给我们医护人员送来关照和慰问品,大家十分感动,也感受到责任。

医院后勤及设备处、医务处、药房,从疫情发生到现在,他们也不辞辛苦、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冒着极大风险往返于隔离点和医院,即使在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他们也毫无怨言,24小时提供事无巨细的后勤保障,包括运送物资、标本、准备药物、隔离人员就医等。

一个个密接者被送走了,他们在微信中表示感谢,好多人添加为微信好友了。其中有一位特殊的朋友,因为他父母都是近90岁的人了,没有智能手机,来到酒店隔离,他无法陪同,所以入住当天就留了电话了。我主动加上他的微信,因为他父母都是高龄,都有高血压,所以防止有突发情况都需要和他联系,包括日常生活物品的供应等。在隔离期间,他妈妈出现牙周炎,我负责给她诊治配药,经过治疗后症状好转,儿子表示感谢,等隔离结束,他还发微信过来,对我在老人家隔离居住期间的照料表示感谢。这样的事情,其实是我们应该做的人文关怀服务。

隔离酒店的工作仍在继续。同事们中,她们有些是妈妈,宝宝多日未见妈妈,视频中已经认不出妈妈了,但是仍在坚守。人并非生而强大,只是炙热的心中有着深深的责任。病毒肆虐的当下,我们医务工作者有些在星光未褪时出行,有些在暴风雨中坚守,有些在深夜梦中惊醒外出支援……在不同的抗疫战场,我们都有共同的信念:我们必当是最坚实的力量和抗击疫情的守门人。

 

内分泌科:顾爱丹

审核:杜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