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故事】康复治疗言语课让患者重启沟通之门

2023-03-0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首小学生的熟读古文,最近在院康复医学科的病房里,却被一位老教授反复诵读,兴趣盎然。

吴教授曾是一名大学哲学系教授,由于中风导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随言语障碍,刚到科室的时候,吴教授只能发出“啊、哦”两种声音,治疗师拿着笔问他这是什么,他只能干着急——因为他知道这是笔,但是嘴巴就是不听使唤,怎么也说不出话来,一旁他的爱人也默默流下了泪水。曾经课堂上风采斐然讲授黑格尔英文原著,如今开口都难,巨大的落差,常常让吴教授情绪低落。

古人云:“口者,心之门户。”言语使我们可以与外界保持沟通,然而,研究显示我国至少有1/3以上的卒中患者可产生各种类型的语言障碍,关闭了沟通之门,与外界的“失联”让本就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雪上加霜,丧失康复的信心。

个体化的言语训练是打开这扇门的关键。康复科言语治疗团队针对吴教授的情况,从构音到复述,从传统针刺言语区到现代计算机言语矫治技术,为吴教授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起初整天郁郁寡欢的吴教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言语训练,现在已经能够回答一些日常问题;七字以上的长句,渐渐已不再那么困难就可以轻松说出,甚至还能背诵古诗,唱几首歌自己喜欢的老歌……每次上言语课,他都是最积极的那个,早早在治疗室复习前一天的作业,等待言语老师的到来;课上情绪激昂,就连睡前还在认认真真地回顾当天的训练内容。

吴教授的爱人看到他康复后的巨大变化,忍不住感慨:“来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是自己做的最明智的选择。”

康复医学科:瞿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