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苏州必有为,医路有你才更好 “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9年,柴琛一家三口迁至苏州。当时,柴琛已为国内一家知名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胃肠胰外科主任。是什么促使他跳出舒适圈,甘愿到苏州一家区级医院“再创业”?
两情相悦的“双向奔赴”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一直是心中的‘向往之城’。”柴琛说,特别是他在第二军医大学就读博士期间,长三角蕴藏的经济活力、开放的思想意识、包容的文化氛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博士毕业后柴琛回到原单位,日子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不经意间已过十余载。
机缘巧合,柴琛教授和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院长梅冰联系在了一起。在与梅冰多次电话长谈后,柴琛不仅了解了高医快速发展的现状,也了解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梅冰还详细分析了普外科的历史和现今存在的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目标。医院蓬勃发展的底气,做大做强的决心和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及苏州市区两级政府引进人才的政策、对人才的渴望、对人才的支持和扶植力度,唤起了心中迁移江南梦。柴琛说,高新区人民医院的发展前景和医院提供的平台,是让他做出选择的重要原因。
一个人选择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优秀的人,是幸运。最让柴琛感动的是,在初步达成共识后,梅冰和高新区医院人事科干事立即飞了过来。“他们到市区时已是深夜1点。”柴琛被梅冰的真诚和盛情深深打动,彻底消除顾虑,决定加盟高新区人民医院“再创业”。
2019年,随着女儿高中毕业考取大学,柴琛举家迁至苏州,夫妻俩正式入职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柴琛的爱人也来自三甲医院,是为支持柴琛的再创业决定,义无反顾跟随他来到苏州。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你只需要一个背包、你只管奋勇向前,其他‘包在苏州身上’!苏州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转移人事关系、档案以及办理落户等诸多令人头疼的烦琐事务时,医院让人才“少跑腿”,甚至“不跑腿”,节省时间和精力,尽快“乐业”。
初到苏州,人生地不熟,但吃住行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正式上班前,医院安排人员开车带着柴琛看医院附近的住宅小区,并热心地介绍周围环境,柴琛在上班的第一个月就买好了房,解决了“安居”大问题。“身”安了,“心”更要安。同事的关爱、领导的关心,让柴琛体验到了“人格上被敬重、身份上被尊重、业务上被看重、薪酬上被推重”,也让他很快找到家的感觉。“此心安处是吾乡”,柴琛说,这是让他能够长期安心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让自己自重、自警,并自动、自发、自觉地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去担当尽责。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党委充分意识到人才在医院发展中的“灵魂”作用,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99人,其中博士3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获评江苏省特聘医学人才1人,省双创博士6人,苏州市姑苏卫生人才10人;有33人担任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引领着医院业务发展,为医院早日迈进三级医院行列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医院蓬勃向上的朝气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更多人才加盟。在柴琛的带领下,高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并吸引了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等多所院校的硕博士加入。目前,高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已建立了胃肠外科和甲乳外科两个梯队,使得普外科更专、更精,拓展了普外科发展的纵深空间,提高了区域竞争力。
人到苏州必有为
现在高新区很多百姓通过亲身的就医体验,对身边这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医院刮目相看。前段时间,63岁的白阿姨做了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根治手术。手术仅用了100分钟,出血只有20ml。让老人没想到的是,做完结肠癌手术后第一天居然就可以下地行走及喝水,第2天可以吃营养素,第3天肠功能恢复、进食流质,达到出院标准。
这是柴琛在丹麦哥本哈根哈德维夫医院胃肠外科做访问学者时,学习的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多年来一直在临床实践应用。以微创和快速康复理念开展胰腺肿瘤根治术、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基于微创化和规范化诊治胃肠肿瘤方面迈了一大步,使得以前的大手术变成了常规手术。营养的全程管理使得快速康复理念得以实施,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率,缩短了住院日,节约了医疗资源。
三年来,在柴琛的带领下,高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目前常规开展“双镜及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尾侧入路微创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基于膜解剖层面的D2胃癌根治术”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高新区本地人中老人居多,不少住院的都是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多岁的老年人。老人身体机能孱弱,反应迟钝,往往就诊时疾病已十分严重,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通过微创和快速康复理念,普外科显著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高龄老人的医疗需求。
鲜花送给奋斗者。苏州市“姑苏特聘B类人才”、苏州市2021年度“医者仁心·提名人物”、苏州高新区特聘A类人才,入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外科营养学组委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医食品应用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营养外科学组委员……带团队,强专业,促发展,柴琛用责任和担当,把医学技术服务于百姓健康,贡献了人才的磅礴力量,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王秋生 刘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