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征文】《皮囊》读后感(华瑞)
蔡崇达《皮囊》,因韩寒监制,刘德华、李敬泽作序才慢慢接触这本书,而开始也是只知皮囊而不懂皮囊。
刘德华说:风尘俗世,谁不是普通人?
别让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初读时是气愤的,不明白为什么文中母亲就为了争一口气,面临父亲的瘫痪、家境的拮据,却还要任性地去盖即将拆迁的房子。生活的种种压力已让她起了自杀的念头,却最终强撑、艰难面对生活,努力熬着活下去,一直盘旋在现实生活的期待与绝望中。读至结尾出现转折,黑狗达的母亲,将自己的爱情刻入了房子中,以建筑的形式,骄傲地立在那里。原来一切源自母亲对父亲多年来一种羞于启齿、无言的爱,不管别人的言语攻击,哪怕自己吃再多苦,都会固执、倔强地一个人一直坚持着,直到如愿。正如梁静茹的《问》所唱“可是女人,爱是她的灵魂,她愿意奉献一生,为她所爱的人”,此为人世间最淳朴的情感。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文中当事人的父亲和另外一个男孩的父亲同一天手术,手术前屋顶上两人相遇,男孩问:
“明天是圣诞节,你知道吗?”
“是吧”
“我父亲一直想回家过春节,他说他很想看,过年老家的烟花,你说圣诞节能放烟花吗?”
“不能吧”……
手术日,病房外一缕游走的光线爬到这栋楼的高度,一下子散开,是烟花,当事人知道是那个男孩子为他父亲放的烟花,他是那么爱他父亲,然而,当事人父亲手术做完结束,都没有再看到男孩的父亲被推出来,读至此处,画面感很强,简单纯真的心愿终究抵不过无力扭转的命运,也会愤恨上天不公。在医院工作的原因,可以理解也可以体会到病人和家属迫切的心情,在手术室外焦急的等待该有多无助啊,感同身受的情绪让我特别难过——这个深爱着父亲的男孩,那种无能为力,该有多绝望,白天放烟花的痕迹还在,过不了几天,风一吹,沙一埋,这痕迹也会不见,一切轻薄得好像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
书中的每一篇每一篇都值得细细“品尝”。
这本书带入性很强,可看清人性的善良、丑陋,可反省、可深思、可自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大千世界,难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学会尊重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去理解、去坦诚、真心善良对待每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值得自己学习。
网评说“《皮囊》是本有人,有心,有血,有肉的佳作,应该选择在静谧的夜晚独自阅读,仿佛是与另一个世界在对话,总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起初不以为然,读后欲罢不能。
13B: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