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圣心源》有感
黄元御作为清代一位著名医家,而《四圣心源》是其呕心沥血的著作之一。作为庸医误治的受害者,黄元御博览四圣的著作书籍,认为由于年代久远,医书多有遗漏,而历代注家众说纷纭,导致医者难得四圣真理而谬误众多。于是黄元御总结四圣所传加以自己对医易的理解,历时三年,写成了《四圣心源》一书。所以这本书涵盖了黄元御的中医思想以及其对中医的毕生感悟。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四圣心源》这本书。初读时其语言平实易懂,天人解脱胎于《内经》,六气解脱胎于《伤寒论》,而后的劳伤解、杂病解、妇人解都是黄元御对于疾病自己的思考。开篇的天人解其实就奠定了整本书的理论基础。阴阳变化篇中就直接提到“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纽,所谓土也。”而清气半升为木,上升为火,半降为金,下降为水,其中全赖中气戊己升降。戊土为胃,喜沉降,己土为脾,喜温升,己升戊降正常才能木升金降阴阳相济。而后很多疾病的病机,黄元御都是用这套理论来解释的。六气解中,黄元御也是以阴阳五行升降为基来阐述六气致病。读完这两篇,不禁感叹黄元御对阴阳五行理解之透彻,发挥之精湛,运用之广泛。
书中对临床治疗最有帮助的,无疑是黄氏对脏腑生理、病理的阐述。其注重脾胃中气之升降顺逆,其于病理,谓:“四维(心,肺、肝、肾)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合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中气衰则升降室,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热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基于此,黄氏于内伤杂病之治疗,首在顾护中气,升清降浊,兼及四维。征之临床,此法不唯内伤杂病之法,亦适用于内伤而兼外感者。尤其是书中对于血淤的论治给我很深的印象,文中对于血淤从肝脾来论治,肝脾不升,温气抑郁而致血淤,肝脾不升,原因阳衰阴旺,多生下寒,而温气抑郁,火胎沦陷,往往变而为热。然热在于肝,而脾肾两家,则全是湿寒,不可专用清润。原本就在想,血热用凉血药会不会加重血淤,读完此篇顿觉豁然开朗。
在当今这个时代,黄氏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十分重要。现在的人经济富裕,饮食方面胡吃海喝,过多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脾胃功能出现了很多问题。临床上舌体胖大、有齿痕的病人有很多,也有很多体型肥胖、舌苔厚腻的病人。这些病人在治疗时加上黄芽汤,能取到更好的效果。现在病寒热者常十之三四,而病痰湿者十之五六。而临床上很多女患者月经不调,头痛的,诊脉沉细无力,舌边齿痕很重的,加上顾护脾胃的药,恢复脾胃的升降,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黄元御在书中对于脉诊的阐释也精到简练,往往数言便能点明其中要义,不禁惊叹黄元御的医术精湛。无论是书中的气一元论还是理法方药,对于学习中医来说是很值得深入挖掘学习的。
因为黄元御对于中医的执着和热爱,追本溯源的精神,最终成就了这本巅峰之作。总之这本书对我来说影响很大,会陪伴我一生,我相信每一次读它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康复医学科:孙慧珍
审核: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