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耳朵上有“粮仓”吗?

2019-11-26

“医生,你快看看我的小孙子,他耳朵上的聪明眼,怎么这么肿,还流出来臭臭的脓液呀?”日前,一位阿姨带着小孙子急匆匆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检查之后,医生发现其实是孩子有先天性的耳前瘘管,现在感染了。所以又红又肿,还有脓性分泌物了。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王鑫教授介绍说,很多人出生的时候在耳朵的附近会有一个小洞,就在耳屏和颜面交界的位置上,有的人单耳有,有的人双耳都有。老人们看见这样的孩子就会高兴的说:这是“粮仓”呀、这是“聪明眼”呀,这孩子以后肯定聪明有前途而且不愁吃穿呀等迷信之谈。殊不知您口中的“粮仓”、“聪明眼”其实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哦。耳鼻喉科专业术语管它叫做“耳前瘘管”。

那么到底什么是耳前瘘管呢?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还在胚胎期的时候,雏形长得和鱼有点相像,胚胎头部两侧有像鱼鳃一样的结构,叫鳃裂。耳前瘘管是第一鳃裂的遗迹。当胚胎发育完全之后,第一鳃裂就要闭合,有一部分胚胎直至出生仍然没有闭合,形成了一根通向外界的管道,这条管道,医学上就叫做“耳前瘘管”。

可能会有人觉得:“瘘管就瘘吧,那有什么关系?”殊不知,这个“粮仓”哪有这么省心,游泳、洗澡进水然后挠抓、挤压之后,总之稍微有点刺激它的事情发生,它就向鼓气的气球一样,一天比一天膨胀,随之而来的剧痛,流脓,甚至有些重症的患者直接皮肤破溃,流出脓汤,破裂处的皮肤长时间不愈合。此时的“粮仓”再也不是阿姨们口中喜欢和夸奖的样子。而有这样“粮仓”的人群,据统计,10个人也就2、3个人一辈子没有感染,没有“激怒”过这个小洞。特别是小朋友,有过一次感染,没有多久,第二次、第三次接踵而至。小朋友在门诊切开换药痛苦不堪,家长们毫无对策,只能心疼得看着干着急。

耳前瘘管感染的危害性还是很大的。长期感染者,瘘管附近皮肤发生溃烂,结疤,或形成数个溢脓小口,创面长期不愈合。如瘘管较长,发生深部感染者,可出现远离瘘口的脓肿,有发作厉害的连面部及眼睛都肿起来。反复切开引流一是影响美观,二是治标不治本,再有相通的条件,还是会复发。

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个小洞呢?

首先,饮食上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用让自己过敏的食物。如果没有感染过的瘘管注意不要用手去挤压,保护局部清洁,防止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急性感染时,已形成脓肿,则应进行切开引流。不要想当然地在家里上药膏,只会让这一区毛孔和瘘管口更加闭塞,脓肿更加剧烈而已。

手术是根治耳前瘘管反复感染的唯一方法。耳前瘘管反复感染者,原则上应进行手术切除。所以,小朋友一旦发生一次脓肿形成,切开引流换药待分泌物控制良好或者已经干燥时,建议切除。成人感染2次或以上,原则上也是建议切除,以绝后患。

总之,耳前瘘管绝对不是财富”和“聪明”的象征,就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而且感染过的耳前瘘管、特别是严重感染(有脓肿切开引流史)的患者,请到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必要时,请您一定痛下决心,与“粮仓”“聪明孔”说拜拜。

耳鼻咽喉头颈外纪文君

审核: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