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保持距离——只因爱你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紧跟前辈的脚步,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在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当中,让我最触动的,就是这句话了。因为在我的伙伴里,就有这样的“孩子”。
包人杰医生是个80后,11年前初来我院血透室的时候,只有25岁。因为个性善良、单纯,又喜欢美食,再加上胖嘟嘟圆滚滚的小脸萌萌哒的样子,很讨人喜欢,我们都把他当成“孩子”。因为他姓“包”,所以医护人员和患者都亲切地叫他“小宝宝”。每天工作中,大家总是“宝宝、宝宝”地叫他,亲密无间。
转眼10多年过去了,包医生也于2年前有了自己的小宝宝,他是个好丈夫、好爸爸,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去操心,儿子“小花卷”是他的最爱,每天回家陪儿子嗨皮成了他最大的快乐。
2020年1月,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疫情蔓延之快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有战争,就要有战士,就要有人挺身而出上战场!谁出征呢?医务人员义不容辞是最前沿的力量。这个时候,作为医生,没有胆怯、没有退缩、也没有任何托词,因为一旦疫情发生,医生属于国家、属于医院、属于患者,是战略物资,不属于你自己。包医生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在医院筹备疑似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及发热门诊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写了“请战书”,他写道:“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是在党旗下长大的孩子,而且我是个医生。医者,在国家有疫情,需要我站出来的时候,我就要站到最前线,和疫情搏斗,救助我的病人,我不怕,让我上吧!”
医院同意了包医生的请求,安排包医生到发热门诊及疑似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一线工作,专门接诊及管理有接触史以及疑似的病人,其危险性可想而知。最难熬的还不是辛苦和风险,而是要与其他人保持距离。为了安全起见,医院对出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即在出发热门诊的一个月及以后的半个月中,与其他人不能接触,在发热门诊和住宿宾馆两点一线中由专车接送,期间不能回科室,更不能回家。人是以群居为特点的,被隔离不与他人接触不知道要克服多大的心理应激。有一次晚上七点半,我从医院开车回家,从车窗里望出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医院的专车上下来,原来是包医生来接发热门诊的夜班了。我嘟嘟了两声喇叭引起他的注意,他认出了我的车,可是没有向我走过来,而是远远地摆摆手让我走开,自己迅速地走进发热门诊消失在夜色中。当时,心中一丝酸楚涌出来,我不自主踩了刹车停在那里,因为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看不清前面的路。一起工作了十几年,却只能远远地望着他,甚至不能当面问一句“你好吗?”。我知道他是为了保护我,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血透患者(慢性病人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所以遵守纪律选择了远离。还有一天早上,我们的工程师常凯远远地看到包人杰医生接发热门诊的白班,由专车从宾馆刚刚接到医院下车,他们是在血透室一起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俩人平时打打闹闹亲密无间的。常凯张开双臂做了个拥抱的姿势,包医生离了很远回应了他一个拥抱的姿势,然后隔着口罩喊:“回去吧,别过来!”我知道,孤身一人的他是多么需要好哥们的拥抱啊,然而,他又选择了远离。
一天前,肾内科金东华主任带着部分科室人员去发热门诊慰问他,他远远地从走廊的尽头冲我们摆手,做出了胜利的手势,告诉我们把东西放在清洁区。虽然走廊里很冷,但是他看到我们非常开心,感觉身上充满了能量,一直摆着V型的手势说:“我们会胜利的!”
还有要保持距离的,就是他最爱的“小花卷”了。他说,每天脱下层层的隔离衣,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宾馆休息的时候,最让他放松的,就是与儿子视频了。小花卷的小手摸着手机屏幕总是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你怎么这么多天不抱我了?为什么总是隔着一块玻璃(手机屏幕)亲我呢?”这个时候,包医生总会安慰他说:“爸爸爱你,所以要跟你保持距离。再过几天爸爸就回来了,到时候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手枪,好吗?”小花卷高兴地去睡觉了。
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因为与病毒距离最近,为了保护他人,就要拉开与他们的距离,哪怕是最爱的人,也要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是一种保护,更是一种担当。距离拉开了,但是心却是更近了。但愿疫情快快过去,让我们摘掉口罩,尽情欢歌,大胆拥抱,让国、让家都回归正常,让爱不再有距离。
加油,包医生!加油,所有抗击疫情的同道们!有了千千万万像包医生这样的战士,舍小家顾大家,不怕危险,挺身而出,众志成城,春暖花开的时候即将到来!
肾内科:邱宏
审核:金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