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呛入孩子气管!家长要知道这样急救

2021-07-29

1岁9个月大的幼儿咳嗽了两周不见好,竟然是荔枝核卡入了气管,位于左主支气管内,我院儿科医生在支气管镜下精细操作,才顺利将其取出,取出的荔枝核有0.5cmx0.8cm大小。儿科专家周景主任提醒,家长要加强对幼儿的监管,避免儿童误吸异物,出现异物呛咳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7月15日,一家长抱着1岁9个月大的幼童来到我院儿科门诊,家长自述患儿2周前出现咳嗽、喘息,并伴有间断发热,期间多次至当地多家医院就诊,予抗生素及雾化治疗数天均好转不明显,遂来到我院儿科门诊。医生再三追问病史,了解到该患儿2周前有进食荔枝核呛咳史,当时家长予以拍背后,患儿咳出细碎荔枝核,家长以为已经吐尽,未再引起重视。根据患儿病史,儿科医生当即高度怀疑气管异物,急诊安排了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左主支气管异物及左上肺炎症,立即决定对患儿进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完善术前检查后,次日,对患儿进行表面麻醉下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在周主任操作下,入镜顺利,镜下可见一异物堵塞于左主支气管,通过异物网篮,仅用5分钟就将异物取出,取出后发现是一枚0.5cmx0.8cm荔枝核。整个过程操作顺利,术中无出血,术后患儿咳嗽及喘息得以缓解。

周主任介绍,支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急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最为多见,约占60%-70%,是导致3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为7%。在误吸异物中,其中食物类占90%以上,主要为坚果、花生、西瓜子、枇杷、果核、果冻等,多发生在儿童进食时哭闹或进食时活动。一旦引起呼吸道梗阻,数分钟内就会引起患儿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气管内有异物,首先会出现剧烈咳嗽,呛入气管以后还会出现面色紫绀,随着时间的推移,咳嗽会有所好转,但是还会断断续续的一直不愈。还有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如果异物长期没有取出就会继发感染,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

周景主任指出,当婴幼儿发生急性呼吸道异物阻塞时,若胡乱催吐或挖喉咙,可能引起梗阻更加严重,家长不要慌乱,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家庭中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应先拍背5次,一手枕在自己腿上,并托住宝宝头颈、下颌部,使宝宝后脑勺朝上、脸朝下,头顶斜向下方;另一手拍背,促进异物咳出。再按压胸部5次:一手托住宝宝头颈部,使宝宝后脑勺朝下、脸朝上,头顶斜向下方;另一手用食指和中指按压胸部。再次轮替以上步骤;二,来院进行检查。患儿若不慎将异物放入口中,如果异物进入气道,自行咳出可能性小,应立即送入医院,路途中密切关注呼吸及面色情况。若高度怀疑异物呛入气管,应尽早行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和取出异物的主要手段,异物不及时取出可能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咳嗽、反复喘息等。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无绝对禁忌症,无创伤且安全性高,取出异物成功率高。

儿童如何预防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发生?家长首先要加强看护,3岁以下儿童尽量少食豆类、花生、瓜子、坚果、果冻、果核等食物,小装饰品、玩具的小物件、铅笔芯、纽扣、小硬币等,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其次加强教育,让患儿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如进食时要注意力集中,避免在玩耍及哭闹时喂食,进食时不可追逐打闹等。还有,不要让儿童口中含物玩耍,如已发现,应婉言劝说,使其吐出,更不能用手指强行掏取,以免引起哭闹吸入气道。

儿科:黄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