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肠梗阻要警惕结肠肿瘤

2021-09-10

“肠梗阻”顾名思义,是指肠内容物在某一段肠道内发生“拥堵”,继而出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等情况。我院普外科主任柴琛教授表示,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肿瘤。尤其是老年人的肠梗阻一定要想到肿瘤的可能性。他提醒,一旦出现无故腹痛、腹胀或伴有恶心和呕吐时,应立即前往医院,以免延误诊治。

日前,我院普外科对一位老年男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了急诊手术,术中发现乙状结肠肿瘤造成了梗阻,肿块几乎占据了整个肠腔80%的空间,侵犯到浆膜外,属进展期。幸运的是,其肝脏、胃、腹盆腔未见明显转移灶,近端肠管高度扩张但还未出现坏死。完全切除肿瘤后做了降结肠造口术,将来粪便改道就要从腹壁的人工造口排出了。术后第一日,老人就可以进流食,目前恢复良好。

柴教授介绍,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常见的原因为术后肠粘连、肠扭转和肠道肿瘤,若以前无手术史,对于突如其来的肠梗阻一定要警惕肿瘤的可能。一般来讲,结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腹部包块、肠梗阻和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和低热等)。

结肠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对于年龄>40岁、且有下述表现时,应高度警惕患有结肠癌的可能:一,排便习惯改变或腹部不适;二,出现血性、脓性或黏液性粪便;三,出现进行性贫血、消瘦、乏力;四,扪及腹部肿块;五,肠梗阻相关症状。左半结肠肠腔狭小,肠腔内粪便相对干结,肿瘤多为浸润型,可引起环形狭窄,临床多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肠梗阻。

电子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最主要方法,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通过活检还可以明确病理诊断,对于指导手术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结直肠肿瘤诊断的金标准;CT检查可于术前判定肿瘤位置,了解是否穿透肠壁,邻近器官有无侵犯,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于>1cm的肝转移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0%-95%。

柴教授说,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若发现早,一般可以行肿瘤根治术并一期消化道重建,不需要造口;若肿瘤较晚或导致肠梗阻,为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吻合口瘘,在切除肿瘤后可能还需要行人工造口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结肠癌需要早防早治,一般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我院普通外科已熟练开展胃肠道肿瘤、肝胆胰系统肿瘤、甲状腺乳腺肿瘤的规范诊疗及微创手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普外科:马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