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挤眉弄眼是顽皮吗?——当心抽动症“作怪”

2024-04-12

小明今年7岁了,最近多总是频繁地眨眼。家长以为是孩子眼睛不舒服,就自行去药店购买眼药水,每次滴完后,症状似乎有所缓解。可是过了一两个月后又出现了用力挤眼的情况,有时还吸鼻子、咬嘴唇、摇头,嗓子里面还经常发出吭吭的声音,脾气也变得暴躁不讲理,爱哭爱闹。妈妈以为是孩子顽皮捣蛋,但批评教育后情况并未得到改善。这使得家长开始紧张起来,于是带孩子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儿保王永梅副主任医师经过详细评估以及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小明患上了抽动症。针对孩子的症状,王主任给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和心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抽动症又叫抽动性障碍(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病率约1%-7%,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5-8岁最常见10-12岁最严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常见的症状频繁眨眼、邹鼻、耸肩、摇头、踢腿、挺胸、扭腰等,有的孩子还会发出清嗓子声、咳嗽声、吸鼻子声等。

孩子为什么会得抽动症呢?王永梅副主任医师介绍,主要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体质因素比如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容易发生;二是精神因素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三是神经内分泌因素小儿抽动可能神经内分泌的神经递质有关,比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四是遗传因素与家族遗传有关家庭中如有抽动症患者则发生本病的机会五是其他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及脑部的轻微损伤也可成为诱因之一。

有些家长觉得抽动症是小毛病,长大后自然就好了,是这样吗?王永梅副主任医师提醒家长,孩子抽动症是否需要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主要看抽动的情况轻重,是否影响了学习与生活。如果抽动的症状并不频繁,只是单纯性的抽动,给予适当的关心与宽慰,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孩子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即可停止发作,可以先使用药物治疗但是如果是多发性抽动,经过心理疏导无法控制,而且孩子因为频繁的抽动感到疲劳不堪,严重影响周围人的平静生活,甚至被同学排斥或嘲笑,那就需要在心理疏导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更好地控制

儿童抽动症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王永梅副主任医师介绍,家长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励及表扬,告诉孩子抽动不是坏习惯,可以通过治疗来改善,消除孩子的紧张与自卑心理;二是营造良好轻松地成长环境,不要施加过多压力,避免敏感性语言批评,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三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含铅高、生冷、辛辣食物,以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四是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避免刺激画面等。

抽动症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严重时会对儿童的生活、学习、自尊等造成不良影响,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一些顽皮搞怪的‘小动作、坏习惯’,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和评估,以便早期进行评估,尽早干预。王永梅副主任医师强调。

儿科供稿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儿保科诊疗范围:

1. 常规开展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定期体检、婴幼儿喂养及营养评估;

2. 开展小儿神经发育行为测试及诊疗:包括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NBNA)、小儿丹佛发育筛查(DDST)、Gesell发育评估、韦氏智测、小儿语言障碍、儿童学习困难、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的评估及部分儿童神经行为性疾病的诊疗

3. 中药内服结合敷贴疗法、三伏贴、三九贴等调节儿童抵抗力及脾胃功能。

4. 科室拥有综合素质评估系统全面评价儿童体格发育及神经发育情况;针对儿童缺钙与否以及生长痛儿童,开展超声骨密度测定,无创安全,有效监测儿童骨质水平;

5. 开设了脑电模块进行注意力测评以及多参数生物反馈仪进行专注力训练

【附】儿童保健科专家介绍

王永梅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儿童与青少年的保健工作对儿童发育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遗尿、语言障碍、自闭症等有丰富的经验并擅长儿童营养问题如厌食、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食物过敏、生长发育问题等2020-2021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进修。

儿童保健门诊:周二全天,周六上午

蒋燕 主治医师

2004年本科毕业至今,从业近20年,2022-202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进修,对儿童喂养行为、语言发育迟滞,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学习困难、佝偻病、贫血、生长发育评估等均有丰富诊疗经验;并对儿童常见病、危重病有独到见解。

儿童保健门诊:周二全天,周六上午

   王瑜 主管护师

从事儿科临床护理10余年,202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进修儿童发育评估,并取得儿童智力测评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