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进入体重管理年,您的健康计划启动了吗?
3月9日举行的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谈到了体重管理。他表示,国家卫健委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卫生医疗机构设立体重门诊,因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咨询。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关口,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差不多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小胖墩。6岁以下的儿童肥胖率达到10%。这些数字背后,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风险的激增——每增加5公斤体重,糖尿病风险上升27%。肥胖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注体重就是关注健康,防治疾病,健康获益更大。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营养科陶琳主任提醒: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少吃几口”,更是要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调整到“健康状态”,包括饮食、锻炼等。这一过程中,专业力量的支撑不可或缺。“体重管理实际上很专业,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脂肪分布、代谢情况定制个性化方案。”肥胖管理理念是以关注患者的健康及肥胖引起的并发症为中心的个体化管理模式。
一、如何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健康体重?
1.评估适宜体重的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是BMI=体重(kg)/身高(m)2。
成年人:BMI在18.5~23.9 kg/m²之间是健康体重,24.0~27.9 kg/m²是超重,≥28.0 kg/m²则是肥胖。
老年人(65~79岁):BMI适宜范围为20.0~26.9 kg/m²。
80岁以上高龄老人:BMI适宜范围为22.0~26.9 kg/m²。
儿童青少年:7岁以下用年龄别BMI标准差评估;7~18岁则用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标准。
2. 腰围和腰臀比,即中心性肥胖,可以找出体重正常,但腹部脂肪堆积的人群。
男性腰围<90cm,腰臀比<0.9
女性腰围<85cm,腰臀比<0.85
二、如何制定健康计划?
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优质睡眠及良好的情绪等,以预防和控制肥胖等慢性疾病。保持健康的体态,需要“三分练,七分吃”。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来管理体重,提高健康水平。这些行动包括:
合理膳食:《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三大宏量营养素的功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定时定量规律进餐,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少吃零食、少喝饮料。进餐宜细嚼慢咽。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适量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一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睡眠优化:保证每晚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小学生睡眠不应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应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应少于8小时。
管理压力: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保持积极的心态。
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肥胖的健康问题。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需要,可以寻求营养科医生、营养师或健身教练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减肥计划。
总之,“体重管理并非易事,但是想到肥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危害,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否则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将伴随一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都不同,在制定和实施健康计划时,请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或健康专家的建议。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也是成功启动健康计划的关键。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是国家体重管理规范化诊疗门诊示范单位、2025年度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单位、国家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目前有临床营养医师、内分泌主任医师、儿科主任医师、营养师以及多学科 MDT团队,可以为成人、儿童肥胖与代谢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评估,并量身制定个体化方案,全周期体重管理、药物治疗等。设有体重管理门诊和肥胖减重门诊,将热诚为您服务。
营养科:高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