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男子因肚子疼就诊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超声医生检查后发现该男子胃里有一个长度约37mm的强回声团块,怀疑是胃部结石。
一、胃结石是什么? 听听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吴晓明主任的介绍。
胃结石是指在胃内形成的坚固团块,无法顺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依据其组成成分,主要分为植物性、毛发性和混合性结石。在日常生活中,植物性结石最为常见,多由人们食用柿子、黑枣、山楂等富含鞣酸、果胶的食物后形成。这些物质在胃酸的作用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难以溶解的沉淀物,进而逐渐凝聚成结石。
二、胃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吴主任提醒,以下两种人群易得胃结石。
1、饮食不当
大量食用含鞣酸的食物是胃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以柿子为例,未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可高达25%,即便成熟后,鞣酸含量仍有1%左右。而山楂在富含鞣酸的同时,还含有大量果胶。在空腹状态下,胃酸分泌增加,鞣酸与胃酸相遇,会迅速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鞣酸蛋白,再与果胶、食物残渣相互凝聚,最终形成结石。
2、特殊人群
胃动力不足的人,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胃排空延迟,也更容易患上胃结石。一些接受过胃部手术的人,其胃部正常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同样会增加胃结石的发病风险。
吴主任表示,胃结石不仅会引发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常见症状,随着结石在胃内的活动,还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胃溃疡,严重时甚至引发胃出血。若结石较大,无法通过幽门,还会造成肠梗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身体健康。
对于如何预防胃结石? 吴主任在饮食习惯上做出提醒:
- 避免空腹食用特定食物:尽量不要在空腹时吃柿子、黑枣和山楂,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实。这些食物中的鞣酸在空腹时更容易与胃酸发生反应。
- 控制食用量:即使在非空腹状态下,也不应大量食用富含鞣酸的食物。例如,吃柿子时,一天最好不超过1 - 2个。
- 合理搭配:在吃富含鞣酸的食物时,不要同时摄入高蛋白食物,如海鲜、牛奶等,以免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此外,还需加强关注自身健康。
1.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胃部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维持胃肠正常功能。
2. 定期体检:特别是老年人和胃部手术患者,定期进行胃肠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胃结石虽然可能带来诸多困扰,但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健康,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如出现腹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超声科: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