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的温暖:记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儿科病房里的“矮半截”天使
在医院儿科病房,孩子的哭声常常是这里最令人揪心的背景音。然而,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儿科,一种“矮半截”的护理方式,正悄然化解着孩子们的恐惧,传递着医者仁心的别样温暖。
走进该院儿科病区,捕捉到了这样一幕:护士王瑜正在检查3岁的患儿苗苗手上留置针的情况,与人们印象中孩子哭闹、家长焦灼的场景不同,只见王护士带着微笑来到苗苗身边,自然地蹲下身来,让自己的视线与孩子齐平。
“宝贝,阿姨看看你的小手吧,我奖励你一个小贴纸,蹲下来的她,不再是那个让孩子需要仰视的“白色巨人”,而更像一个亲切的玩伴。苗苗好奇地看着她,眼里的恐惧明显少了几分。
“蹲下”,不仅是姿态,更是理念的转变.“这是医院儿科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平行沟通’。”儿科护士长周亮平介绍,“我们要求护士在与患儿,特别是低龄儿童交流、进行检查或治疗时,尽量采取蹲下或坐下的姿势,确保与孩子的视线处于同一水平线。”
周护士长解释说,对于孩子来说,成年人的身高本身就会带来压迫感和恐惧感。而蹲下来这一简单的动作,瞬间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它传递的是一种尊重、平等和友善的信号:“我在这里,是为了帮助你,而不是命令你。”
“矮”了身子,高了信任。这种“平行视角”的效应,在打针、抽血等有创操作中尤为明显。“我喜欢这个蹲下来跟我说话的阿姨,她不可怕。”苗苗事后对妈妈说。而苗苗的母亲陈女士也感慨道:“看到护士这么耐心地蹲下来和孩子沟通,我们做家长的心里特别暖,也特别踏实。感觉孩子不是在接受冰冷的治疗,而是在被温柔地呵护。”
细节之处见真章,优质服务暖人心,医院儿科除了“蹲式服务”外,还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举措:如设置温馨的儿童活动区、采用紫色的护士服、在治疗车上配备小贴纸、小礼品等“勇气奖励”等。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温暖底色。
儿科咨询电话:69585185
儿科:周亮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