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24小时热线守护居民“心”健康 抗疫也要抗“抑”

2022-03-18

24小时热线守护居民“心”健康 抗疫也要抗“抑”

城市商报 2022-03-17 18:14

“您好,我是一名居家隔离人员,最近感觉很烦躁,还有些胸闷、心慌,老是失眠……”


近期随着疫情反复,

市民紧张、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也悄然滋生。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孙志辉介绍,

心理热线咨询者的主要情绪反应就是

对疫情的焦虑、抑郁、过度担心,

这些问题大约占咨询热线的70-80%。


“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大家会因此产生应激反应。这时,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意义重大。”

1647848993184307.jpg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自身情绪调节?

孙志辉提出四点建议


保证规律的生活和正常作息,保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和娱乐,避免过度投入工作或过分劳累;避免对疫情过度关注,避免因过度接收信息而导致的压力;学会识别自己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当不良反应较轻时可以通过放松训练自我调整,但当身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时,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此外,孙志辉表示,

一线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

志愿者等众多疫情防控工作人员,

也是需要情绪调节的重点人群。

他们工作繁忙复杂且时间长,

民众需求多,工作压力大,

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职业倦怠。



据了解,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热线每天24小时在线,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援助服务,根据咨询者的情绪状态、应激反应强度及心理耗竭的风险划分“红”“黄”“绿”不同等级,为不同风险等级的个体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点的心理援助服务,切实做到全面、密切、有效的心理健康保障。



第一时间发布权威通告,

集成式整理所有涉疫信息,

本报现已开设 “苏州战‘疫’” 新媒体专题,

设“最新发布”“重点阅读”“医院通告”

“核酸检测”“民生速览”五大栏目,

百余篇推送,实时滚动更新

↓↓↓



为了更加方便查询,建议收藏哦



记者:陆八月 
通讯员:秦源
编辑:胡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