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苏州人,放过“绿化带”的野菜吧!
苏州人,放过“绿化带”的野菜吧!
春天到了 是不是突然发现身边多了一批 “全副武装”挖野菜的人了? 近日,“封闭小区挖野菜攻略”“野菜大图鉴”等文章火了。不少人看到后蠢蠢欲动,控制不住的小手也伸向了周边的草坪,甚至有人看上了小区“绿化带”。 年轻人加入挖野菜大军 甚至自制“挖野菜手册”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独墅湖附近的一片草坪。现场除了带孩子放风筝游玩的人,果然还有不少人在挖野菜。往年挖野菜大军里,大多是装备齐全的爸爸妈妈们,今年,不少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家住唯亭的言小姐也是其中的一位。原来,她是在母亲的指导下,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挖野菜。 “其实主要目的是放松心情,疫情在家呆太久了,刚好这两天天气好,就带孩子家人一起出门找点乐趣。”和母亲的乐在其中相比,言女士半小时后就兴致索然了。“对于像我这种不了解野菜的人来说,满地都是草,所以也体会不到什么乐趣。” 和言小姐不同, 梅女士是一位资深的野菜爱好者。 为了更好地分辨这些野菜, 她甚至准备了一本野菜大全。 为了这次的挖野菜,梅女士准备充足,她带着小铲子、剪刀,拿着大塑料袋,熟练地走向了野菜可能出现的地方,并成功地发现了一棵蟾蜍草。“这里的野菜还不算多,另外一块地方会更多点。”对于挖野菜的“宝地”,梅女士了如指掌。 这菜实在太“野” “身世”不可追溯 挖野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也是一项技术活。即使是资深野菜爱好者梅女士,也有失误的时候。上周五,梅女士就误将野草当成了野菜,经过烹饪后给孩子、家人一起食用。“幸好没出什么事,现在想想就后怕!” 采摘、食用野菜其实有较高的植物学门槛,有些有毒植物的长相酷似野菜,没有经验根本看不出来,希望缺乏相关知识经验的市民不要“瞎掺和”。否则,很容易导致腹泻或中毒。 高新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庄剑波提醒市民,食用有毒的野菜轻则腹泻、恶心、呕吐,引发消化道症状,重则脏器衰竭,有生命危险。 误食野菜中毒就医的新闻被多次报道 此外,有植物学家表示,市民游客在野外(含小区绿地)、公园内采摘的野菜,其生长环境和过程均不可控,“身世”不像人工种植的蔬菜那样可追溯,食用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相比食用采摘的野菜, 食用菜市场售卖的野菜更安全, 但也并不是万无一失。 “往年前来就诊的患者中,也有人虽然购买的是菜市场野菜,但因没有焯水直接凉拌食用而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庄剑波表示,一些野菜加工时,如果没有充分用清水浸泡、开水焯烫,毒素没有去除干净,也会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如果误食了有毒野菜,庄剑波表示应该及时用手或筷子触及喉咙催吐,若症状未好转需及时送医就诊。 ►►► 新闻多一点 除马兰头、金花菜等常见野菜之外 下面这几种野菜 也特别容易混淆 怎么辨别老鸦瓣 vs 野葱呢? ① 葱叶是中空的,老鸦瓣的叶子是实心的。 ② 老鸦瓣的叶子没啥气味,而真的葱和蒜都是有强烈气味,装不来哒! 怎么辨别石蒜 vs 大蒜呢? ① 石蒜的叶子没啥气味,而真的葱和蒜都是有强烈气味,装不来!装不来!装不来哒! ② 仔细看,石蒜的叶子中央有一条白色的中脉,而大蒜是木有哒。 怎么辨别毛茛家族 vs 芹菜呢? ① 一般来说野芹菜的气味比较浓,脑补一下药芹的特殊香气;而毛茛则没有特殊气味。 ② 野芹菜的叶柄基部比较宽大,且抱住茎,毛茛科植物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