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针到病除”解患者五年难疾 康复医学科为百余名患者开展岐黄针治疗
“针到病除”解患者五年难疾
康复医学科为百余名患者开展岐黄针治疗
《城市商报》2022年09月14日 A05版
本报讯(记者 陆八月 通讯员 朱晓峰)术后遗留内踝下方疼痛,谢女士因此困扰五年之久。不曾想中医治疗后,“一针”就缓解了病痛。近日,她特地来到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科送上了一面锦旗以表感谢:“我终于摆脱了恼人的疼痛,中医真是太神奇了!”
五年前,谢女士因为跑步导致内踝骨裂后进行了手术。术后由于没有规律康复治疗,遗留了内踝下方疼痛的症状。“走路多了就痛,没来由地痛,最近跳操久了就更明显了。”谢女士对此非常困扰,辗转多家医院进行了治疗,但都不见效果,只能减少运动量。与此同时,她的体重不断增长,下肢负重增加,疼痛愈加明显,进入了恶性循环。
前些天,谢女士无意间得知一位病友在中医帮助下治好了长期疼痛的毛病。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高新区人民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接诊医生赵金荣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后发现,她的内踝下方凹陷处有明显的压痛点,建议进行岐黄针治疗。治疗一分钟后,谢女士下地试走了几步,发现内踝处轻松了很多,疼痛也缓解了。当天回到家的谢女士又特意给赵金荣发来了反馈消息,她表示:“走回家不痛了,按着也不疼了,看来不久就可以重回广场跳操了!”
该院针灸康复科主任杨颖介绍,岐黄针源于《黄帝内经》中的五刺法,强调“轻”和“快”。针具起源于“九针”,经现代工艺改良,兼具硬度和韧度,适用于治疗“筋病”,也就是关节活动障碍和痛症的治疗,治疗范围广、疗效确切,不光是术后疼痛,其它比如颈椎病、肩关节痛、腰痛、膝关节痛、踝关节扭伤、肱骨外上髁炎等也是立竿见影。“因为‘轻’‘快’的特点,患者接受度高,依从性好,是中医守正创新的特色治疗。”杨颖说道。仅半年,针灸康复科就已为百余名患者开展了岐黄针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小链接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集康复、理疗和中医针灸推拿于一体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现代康复医学科,常规开展康复诊疗项目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及运动系统疾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疾患、胃肠道功能紊乱、二便功能障碍、痛经等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前开放床位47张和1600平方米治疗大厅,包含言语及吞咽治疗室、中医传统治疗区、穴位埋线室、物理治疗区、作业治疗区、高压氧舱等八大诊疗区,在广泛开展现代康复技术基础上,充分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医学,形成了一套以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为主,中西结合、独具特色的康复治疗体系。拥有等速肌力训练系统、上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系统、智能OT训练系统、肌骨超声、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等先进设备。
学科带头人杨颖,主任医师,苏州抗衰老学会副秘书长、苏州老年康复委员会副主委、苏州中西医结合医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高新区医学会中医分会副主委、江苏省科技专家库成员。擅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后遗症,对埋线治疗慢性胃肠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有独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