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秋冬季慢阻肺高发 及时诊断和治疗很重要
本报讯(记者 陆八月 通讯员 王一然)近期天气转凉,王先生反复咳嗽、咳痰,到医院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接受综合治疗后,他症状好转,已经出院。
王先生有多年吸烟史,平时经常咳嗽、咳痰,这次受凉后他没当一回事。不料咳嗽、咳痰反反复复,甚至稍微活动就会感觉气短,于是他来到高新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医生予以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关键教授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以及喘息和胸闷等。
关键提醒,我国慢阻肺发病呈现高态势,及时诊断和治疗很重要。慢阻肺急性发作多与气温变化有关,秋冬季是慢阻肺的高发期。防治慢阻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戒烟是阻止慢阻肺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措施;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慢阻肺患者尤其是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每5年接种肺炎疫苗,另外,患者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应积极治疗;加强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以增强体质;呼吸功能锻炼,建议患者可通过做呼吸瑜伽、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锻炼、唱歌、吹口哨等,进行肺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