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长期坐位工作很“伤腰”,患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时首次发病 “腰突症”手术日趋微创精准

2023-09-15

长期坐位工作很“伤腰”,患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时首次发病
“腰突症”手术日趋微创精准
 
《苏州日报》2023年09月14日 A05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困扰着许多市民。昨天,由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苏州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高医新干线”健康巡讲直播节目中,该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刘勇,分享了关于防治“腰突症”的前沿技术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20至50岁都好发

  推拿不当会加重症状

  作为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疾病,腰突症是因腰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组成)的退变,同时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腰突症早期常表现为反复腰腿痛,典型临床常表现为腰痛,以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刘勇在直播中表示,重度“腰突症”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障碍、会阴区感觉异常。

  “腰突症”的好发年龄在20至50岁,男性发病比例可达女性的6倍。患者多有长期弯腰劳动或坐位工作的经历,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过程中发生。“驾驶员,从事投掷、跳高、跳远、举重等运动的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由于所从事活动本身特性,以及腰椎受压过重或长期直立体位,都属于好发人群。”其他诸如高龄、妊娠、有家族史、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者,也易受“腰突症”困扰。

  刘勇介绍,目前“腰突症”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尤其对于初次发作或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休息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包括:卧床休息,一般严格卧床3至4周,腰围保护、适当下地活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治疗;静脉输入甘露醇减轻神经根水肿治疗;牵引治疗,其中以骨盆牵引最常用。

  “此外还有理疗、针灸、按摩、运动、医疗体操等治疗,能暂时缓解症状。但要注意的是,这些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恰当的按摩、推拿反而会加重症状,临床不乏相关病例。”刘勇在直播中提醒。

  两个通道更精准

  UBE微创治疗恢复快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考虑进行脊柱微创技术治疗,尤其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无微创技术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考虑开放手术治疗。

  在直播中,刘勇重点介绍了“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BE)。UBE作为一种脊柱微创内镜技术,于2019年自韩国引进我国,迅速在国内普及。

  刘勇表示,UBE技术是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的缩写。它采用两个通道,一个是内镜通道,一个是器械操作通道,这也是与椎间孔镜的单通道技术最大的区别。“由于是采用两个通道,解除了微创器械受到的限制,因而UBE技术在各种脊柱微创技术中是效率非常高的技术。”他提到,UBE适用于各种常规类型的间盘突出病例,尤其适合复杂椎间盘突出、老年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神经根性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脊柱翻修病例等复杂病例的内镜微创治疗。

  UBE为全麻手术,手术舒适度高,患者痛苦更小、住院时间更短,术后一天即可下地,符合快速康复理念(ERAS),而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一样,创伤更小,康复更快。“根据统计,UBE后复发率不到5%,大部分腰突都可得到很好的治疗。”刘勇介绍。

  腰椎手术微创化

  保护腰部近期别受凉

  结合日常看诊,刘勇发现不少市民对“腰突症”还是存在误区,认为“腰椎只能做大手术,很危险”。他表示,对于专业的脊柱外科大夫来说,这种操作早已变得可把控,手术风险也已大大降低。

  “其实现在很多腰椎手术都已可以用微创手术来解决,不必开大刀。”刘勇进一步补充,除了上述UBE手术,还有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经椎间孔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都是治疗腰突症、腰椎管狭窄、非重型腰椎滑脱等腰椎退变性疾患的常用微创手术方式。

  作为一种常见骨科疾病,“腰突症”形成原因为局部慢性损伤,因此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发生概率。刘勇在直播中提醒市民,平时不可长时间保持坐立等同一个动作,坐立时要保持良好的姿态;不建议睡特别软的床垫;腰部运动要适当进行,不可缺乏运动,但也不可过于激烈;做好身体保暖,特别是近期已入秋,要避免受凉。

  □苏报记者 陆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