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苗”条童年,远离肥胖困扰

2024-07-16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宝宝白白胖胖有福气,吃的胖点抵抗力强”,而且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小时候胖一点没关系,觉得孩子长得胖胖的,说明健康,养得好,而且看上去更可爱。胖嘟嘟的宝宝是很可爱,可胖胖的宝宝真的健康吗?但宝宝的爸爸妈妈们却没有意识到,儿童肥胖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健康风险,甚至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儿童、青少年患有超重、肥胖的比例急剧上升,已经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肥胖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在心理和社会方面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专家表示,近年来“身高跑不过体重”的现象在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儿童肥胖减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除了遗传因素,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运动不足、生命早期营养因素等,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多重算胖?胖了会有哪些问题?怎么做才能不胖?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爸爸妈妈,那接下来由临床营养科高莉莉主任医师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是不一样的。6岁及以上儿童参考中国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界值点。


二、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1. 影响身高及发育:肥胖可能会增加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可能导致性早熟的风险,从而骨龄加速,最终可能影响成年身高,即所谓的“高小孩,矮大人”。

2. 增加患病风险:中重度肥胖孩子容易出现“成年慢性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还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胆石症的主要诱发因素。而且肥胖还有更多的危害,比如增加哮喘的发生率和影响他们的认知和注意力。另外肥胖儿童由于体重过大,骨骼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加,容易出现骨骼问题,如脊柱侧弯、扁平足等。

3. 心理问题风险:肥胖的孩子对自己的穿着不自信,感到自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参加户外活动。此外,他们还可能会表现出行为异常、性格障碍和社交困难。肥胖儿童可能因为身体健康问题而缺勤、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儿童肥胖应该如何防治?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父母需要指导他们正确的饮食,确保他们的膳食能够满足身体的需求,并且要注意控制他们的热量、脂肪和糖的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高盐的食物摄入。选择小份量食物以实现食物多样,尽量做到每天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进餐细嚼慢咽,不看电子产品。

2.增强体育锻炼: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运动(如跑跳、打球、去公园或游乐场),最好能达到中等强度,也就是身体微微出汗、呼吸略喘,分段进行运动,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

3.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尽量避免长期接触电脑,确保良好的休息,并且要坚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3-5岁儿童每天应该睡眠10-13小时,6-11岁每晚应睡9-12小时。12-18岁的孩子应睡8-10小时。

4.寻求专业帮助:对于肥胖的儿童,建议家长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给予他们合理的体重管理计划,包括设定明确的目标,评估孩子的饮食、锻炼、睡眠和心理健康状况,并制定“膳食+运动”的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

总之,儿童肥胖减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儿童肥胖问题,正值暑假来临,家长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减轻体重,提高健康水平。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便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临床营养科: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