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长出小肉赘,可能是HPV感染

2025-07-22

梅雨过后,盛夏登场。当换上清凉的夏装时,不少人会突然发现脖子上、腋窝冒出细软的“小肉粒”,不痒不痛,却悄悄蔓延,从零星的几个发展成几十个。专家提醒,这不仅影响美观,更是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感染信号——丝状疣。

近日,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了多位类似患者,35岁的王女士就诊时表示:“去年怀孕前就发现脖子上有几个小肉粒,当时没在意,孕后发现竟逐渐发展到几十个。皮肤科尹兴平主任指出:王女士所患为“丝状疣”。

丝状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良性皮肤赘生物,好发于颈部、眼睑、腋下等,为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肤色或浅褐色,表面粗糙,通常无自觉症状。若发生于眼睑,可能伴发结膜炎或角膜炎。当免疫力下降时,如怀孕、长期熬夜、压力过大、年老体弱者更容易“中招”。部分儿童因肥胖或皮肤出现微小破损后,也可能成为病毒感染的突破口。

很多人一听到HPV感染,会感到恐慌,特别是一些女性,担心与宫颈癌有关,但其实两者之间并无关系。虽然二者都是HPV感染,但致病亚型完全不同,引起丝状疣的是低危型HPV(2、4、7型),而导致宫颈癌的是高危型HPV(主要是16、18型)。

丝状疣的传染性是需要尤为关注的。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自身皮肤接种,即搔抓疣体后病毒随手指接种到身体其他部位。此外,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到他人的疣体,以及间接共用毛巾、衣物等也可能会引起病毒的传播。

皮肤科尹兴平主任,发现丝状疣,千万不要用手抠!有人喜欢生拉硬拽,甚至自行使用剪刀剪除,这样不仅不会根除疣体,还会导致病毒扩散。还有人会自行使用冰醋酸涂剂或网购“点疣偏方” 等祛疣,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操作不当可能会灼伤皮肤甚至引发感染。

丝状疣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包括液氮冷冻、二氧化碳激光或电灼治疗,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小。对于不愿意或者无法实施上述物理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外用药如5%咪喹莫特软膏、维A酸乳膏等治疗,但治疗周期较长,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皮肤刺激反应,甚至出现糜烂、溃疡,临床应用较少。

丝状疣防治的关键是阻断传染源和提升免疫力,日常生活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剃须刀等私人物品;
  2. 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病毒通过破损处入侵。发现疣体后及时就医,避免疣体增多或扩散;
  3. 避免熬夜、饮食均衡、适量运动,提升自身抵抗力,降低HPV感染风险。

尹主任特别提醒:丝状疣虽为良性病变,但放任不管可能会导致疣体广泛蔓延,增加治疗难度。一旦发现皮肤异常赘生物,应尽快至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疣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使皮肤重拾光洁。

皮肤科咨询电话:0512-69585206

皮肤科 孙丽囡